建筑师的自白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外观设计 > 建筑师的自白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56313
作者:金磊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编辑推荐
  2014年中央提出城市“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的批示后,历时两载策划推出的《建筑师的自白》一书,用来自全国51位著名建筑师(其中有6位院士,8位全国设计大师)的话语告诉业界和社会:中国建筑师不是权力的仆从和金钱的玩偶,他们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意味隽永的创作故事,表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优秀建筑师群体文化自信的思想动态,在传播中国当代建筑文化中,让这个群体鲜活地呈现在公众可品评的视野中。
 
内容简介

“自白”旨在反映建筑师的理性追求,表达中国优秀建筑师群体的“建筑思想界”之动态,它力求填补长此以往视建筑师有理性“空白”的怪圈之说,它要回答中国建筑师是有理性与创意的,“奇奇怪怪的建筑”不应属于这个群体。

  本书汇集了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优秀的建筑师群体,这里有意味隽永的生命故事,有撼人心魄的心灵感悟,更有对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精心创作与广义的文化思考。

目  录
费麟:匠人自白,白说也说
张家臣:心之所向,甘之如饴
罗德启:和建筑大师在一起
布正伟:“环境艺术”观念与我的职业建筑师生涯
王小东:行云流水
郑时龄:我在设计院的工作与生活
程泰宁: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
张锦秋:我的建筑创作与文化观
黄星元:建筑——在从容中求真知
马国馨:拒绝炫耀,解决民生
崔恺:关注“本土设计”和“有道德的设计”
庄惟敏:我在国际建协的十年
孟建民:做一名“有限”的建筑师
胡越:市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戴复东先生1928年出生在安徽无为县,青少年时期曾在贵州生活过一陵时间,并就读于贵阳花溪清华中学,因此他对贵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况耳,其父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冢至今还保留在贵阳花溪公园一隅。戴先生也是我大学母校的学长,他1948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52年毕业,多年来做出的理论与实践作品颇为丰富。
  贵州黔中地区峰峦起伏。地形多变,在地表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奇特的高原岩溶地貌,山多石头多是贵卅I的一大特点。这里的岩石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岩层外露,二是材质硬度适中,三是节理裂隙分层;因此黔中一带民间的建造住房多为石构建筑。
  回想那个年代,我曾和戴先生及别的同行在黔中南盘江、打邦河、白水河等群山河谷一带考察多日,我们一起去过贵阳花溪、青岩、石板哨布依寨,去过安顺屯堡、镇宁石头寨、滑石哨等民族村落;每天白天走村串寨、访问农户、拍摄照片,晚上绘图或是整理资料。大家穿着厚重的棉袄,在寒冷的贵州山乡调查奔波,今天回想起来确实够辛苦的,但那时大家兴致却十分高昂。
  花溪的石板民居非常美,对戴先生来说还更多一层情愫。我们一行刚到花溪时,他就匆忙要寻找青少年时期常去的、在记忆中从未消失的花溪河畔一座水磨坊。见到这座石板屋磨坊后,即从不同角度拍摄,并沉思良久。想来,那时戴先生的心情一定是回到青少年的时光了吧。
  之后,我们来到镇宁县石头寨,那里又是另一番景色。寨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上五座石桥各具风姿,桥孔构成一轮圆月形,桥下碧波荡漾;河与桥互为映衬,半动半静,实为奇景。这种依山临水、朴实厚重的民居,使久居城市的人们可享受一番开阔深远的山乡风光;漫步在石板路上,犹如置身于一片粉妆玉砌环境之中,顿觉心旷神怡。站到高处,眼前是一片如鱼鳞状的片石屋面,层层叠叠,在零乱中显出随意,散漫中颇有规律,展现出这里民间建房就地取石、匠心独运的特色。
  云山屯位于黔滇古驿道安顺市七眼桥东南四公里处的云鹫山麓,建筑布局四面以山为屏,利用坡、岩、沟、坎等自然环境.把一间间有枪眼的房屋、一栋栋带防御的宅院营造在半山之中。因军事需要和地形起伏的原因,用石头垒砌的屯墙,围合成坚不可摧的堡垒式山寨。民居多以石头营造,或依山据险,或平地建碉,明显具有防御功能。单体顺应地形起伏建造在极为陡峭的山地上,形式不拘一格。这里本寨的石头民居是按华夏建筑文化传统营造,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民居的外观.可谓具有石头建筑自然成趣的粗犷、素朴之美。
  这里还有一座天台山,山上有座伍龙寺,伍龙寺建于悬崖之巅,仅余一线可通。于山巅举目四顾,可见龙眼、凤鸣两台与此山互为犄角,伍龙寺可谓山地建筑之精品。
  我与戴先生的共同调研成果经整理,后来收入《石头与人》一书中,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建筑师的自白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