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4月07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2393818
作者:周婷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编辑推荐
  周婷编著的这本《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视集体无意识环境下建筑的适应演变为自然选择过程,探讨湘西土家族建筑从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中,建筑在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共同选择作用下的适应性机制;并基于此机制之规律,尝试提炼建筑的演变模式和趋势,进一步提出以人工选择介入自然选择的调适路径,从而引导适应的方向和效果,以维护和谐人居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简介
  周婷编著的这本《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 机制》引借达尔文的生物适应性理论,旨于从建筑生 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去认知建筑的适应性,主张以 “人本位”让位于“环境本位”,在本质上认识到环 境的“源”,方能归其于“本”。
  从地区性与民族性兼具的湘西土家族建筑切入, 通过对其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的长时段考察,本书 得出形成时期建筑的适应性凸显为自然环境的选择作 用,成熟时期社会文化环境的性质决定建筑文化性的 适应方向,而当下正在发生的种种变迁是由于*复 杂的经济技术环境选择作用凸显的结果。建筑的演变 呈螺旋式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周婷,女,1985年生于湖南常德。200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2008年师从单军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于2009年2月至8月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进行交换学习,2012年8月至9月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博士论文“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研究:以永顺为例”获2014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地区与民族建筑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出版英文学术专著Walking in Barcelona,在《建筑学报》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作为分项负责人参加单军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建筑地区性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模式和策略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基于建筑组构分析的民族杂居地空间形态影响模式研究”等多项研究。曾参与清华大学本科设计课教学。先后参与地区建筑与城市设计工程十余项。现任职于北京首钢总公司园区开发部。
目  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对象
第一章 适应性的理论与思想
 一、适应性的阐释
  1.适应的基本释义
  2.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
  3.斯图尔德的“文化适应”
  4.麦克哈格的“适应标准”
  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适应观
  6.人居环境科学中的适应性基础
  7.可持续发展观中的适应性要求
 二、建筑的适应性
前  言
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雾霾天气等各种不适于人类生存的环 境现象涌现,警示着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正在受到挑战。“适者生 存”这一为全人类所信奉的真理,已经成为危机信号,对 “适应性” 的关注迫在眉睫。
湘西地处“中国之中”,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四十余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以土家族最多。天然屏障的地理隔离,孕育和维持了其特殊鲜明的民族文化,建筑演变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特点。正如达尔文以特殊且更清晰的家养物种变异作为生物进化研究起点,本书视集体无意识环境下建筑的适应演变为自然选择过程,探讨湘西土家族建筑从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中,建筑在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共同选择作用下的适应性机制;并基于此机制之规律,尝试提炼建筑的演变模式和趋势,进一步提出以人工选择介入自然选择的调适路径,从而引导适应的方向和效果,以维护和谐人居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及第一、二章)为背景理论的阐述。包括研究工作的准备、适应性相关理论的论述及机制要素的划定,并根据湘西土家族地区的背景沿革将其建筑演变分为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和变迁时期三个阶段。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