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开讲(“十三经开讲”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诗经开讲(“十三经开讲”丛书)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789032
  • 丛书名:十三经开讲
作者:陈节著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编辑推荐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十三经开讲丛书沿袭“开筵讲习”的传统,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文化*为经典的十三部典籍

购买十三经开讲丛书全本请点击

 
内容简介
  过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东鲁春风吾与点”;下联是“南华秋水我知鱼”。“南华秋水”,说的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上辩论的故事。“东鲁春风”说的是孔子和学生讨论理想的事。孔子有一次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各自的志向。曾皙一边听着同窗慷慨激昂的陈辞,一边悠闲自在地鼓着瑟。显然,他并不赞成那些富国强兵的煌煌大论。老师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呢?”曾皙从容不迫地回答道:“我希望在暮春季节,穿着宽松轻柔的春装,同着一些朋友,在沂水中沐浴,在祭坛边趁凉,唱着歌,悠悠然走回家去。”孔子听了以后,感叹道:“好啊,我也赞成这样的理想啊!”曾皙所要唱的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诗经》里的“诗”。那个时候,大多数读书人都能赋诗述志,出口成章,咳唾成珠的。?
  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正处于西周——春秋时期,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带(包括了大约今天的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出现了一股历经几百年而不衰的崇尚诗歌的热潮。?
  如果真有童话里所说的时空飞行器,让我们回到那个古老的、抹上了种种神秘色彩的时代,我们将看到我们的先人,无论男女老少、贤愚贵贱,或在风和日丽之中、平原旷野之上,群歌互答、忽断忽续;或在学校墙内、师生之间,琴瑟相和、朗吟盈耳;或在朝会之际、酬酢之时,钟鼓齐鸣、涵咏不绝……这是怎样的诗的盛况啊!人们都称誉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个国度,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拥有了一个花团锦簇的灿烂的春天!?
作者简介

  陈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诗经》的作者、时代及地域
第一节 诗的产生
第二节 庞大的作者队伍
第三节 漫长的时间与广袤的空间
第二章 《诗》的结集
第一节 “王官采诗”说
第二节 “孔子删诗”说
第三节 “太师编诗”说
第三章 《诗》的“六义”
第一节 《风》、《雅》、《颂》
第二节 “变风”、“变雅”、“四始”
第三节 赋、比、兴
第四章 洋洋大观的《诗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诗经》的作者、时代及地域
  第一节 诗的产生
  最早的诗歌是如何产生的呢?世界各民族的诗歌发展史都以翔实的材料向世人表示:人类最早的诗歌是劳动歌曲。它起始于劳动的呼声,又演变为呼声与语言的结合。如《淮南子?道应训》所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布赫尔在《诗歌及音乐的起源》中论述道:
  这些歌的助音所代表者,乃是与工作不可解地联系着的那些天然声音的混合。所以野蛮人在工作时的歌调的第一次尝试,并不是根据了作诗的一定规律,而把他们想到的词句集合起来,以便把他的意思表现得最美丽、最为显而易见,而是把半野蛮的声音排列为一定的顺序……
  但是这样的“劳动号子”式的诗歌,毕竟过分粗糙,而且不定型。文化人类学者考察的结果是,世界各个民族诗歌最主要的起源是原始宗教祭歌。如古希腊在举行酒神祭典时,主祭者和信徒们,披戴着葡萄枝叶或其它植物的枝叶,在竖琴的伴奏下,狂歌曼舞。后来就从这祭典仪式中产生了抒情诗,又产生了悲、喜剧。中国的情况与此相类似。中国原始宗教中“万物有灵”的观念,催生了不少的祭典仪式,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仪式上,人们载歌载舞以娱神和自娱。《尚书?尧典》所记之“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竹书纪年》所言之“帝喾之时,击钟磬,凤凰鼓翼而舞。”《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载之“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等,都为我们描述了荒古时代图腾部落欢歌狂舞的场面。这种以歌伴舞、以舞助歌的形式,便产生了最早的诗歌。清人阮元考证说,《诗经》中的“颂”,原来是训作“舞容”,就是说,《颂》是诗和歌舞的结合。我们知道,颂诗主要用于祭典,祭典离不开且歌且舞,把“颂”解作“舞容”,是合乎情理的。朱光潜先生指出,汉魏乐府诗中有《鼓吹》、《横吹》、《清商》等名称,都是以乐调名诗。这些事实也表明,诗歌、音乐、舞蹈乃是同源的,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只是发展到后来,三种艺术渐渐分化而呈独立之势。
  当然,诗歌如果总是停留在伴舞或作为祭典的手段,那么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诗歌就不值一提了。随着诗歌的独立,诗歌渐渐被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诗歌与情感的关系。?
  《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汉书?艺文志》也说:“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所谓“志”,即心之哀乐。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明确指出:“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于言,乃名为诗。”诗就是用来表达内心感情的。《诗?大序》对这个问题作了更透辟的阐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诗经开讲(“十三经开讲”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