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种红菱下种藕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上种红菱下种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2105577
作者:王安忆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全书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写一个江南小镇的变化。小镇上的本地人,小镇上外来的打工的男女,在这个小女孩的视角内,都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展现着他们独特而又真实的一面。小镇喧嚣而又静谧,虽小却五脏俱全,就如同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虽然简单稚嫩,却也像成人一样,有她的世界所独有的喜怒哀乐。这本书不止写了一个小镇的成长,也写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写了中国一段历史的成长。

 
内容简介

    全文借着穿梭于水乡巷弄的小女孩,诉说正在逝去与正在成长的天真与世故;在看似琐碎松散的文本结构及江南生活风情的描绘中,有静谧的观看心境与从容了然的平缓叙述。
    全书以几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的成长经历为引线,讲述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江浙农村所发生的自觉的和不自觉的动荡转变。而这些小女孩也在听闻的絮叨细节下成长,她们之间的友谊也经历着更新和变化。
    在这本书中,王安忆一方面揭示了人及其活动场域的渺小无力,一方面也在无奈之中对照出探求尊严的热情与冒险。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迁往上海。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上种红菱下种藕》《黄河故道人》《69届初中生》《流水三十章》《富萍》等;中短篇小说《剃度》《尾声》《我爱比尔》《流逝》《雨,沙沙沙》等;散文集《独语》《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我读我看》《寻找上海》等;演讲集《小说家的13堂课》。
    其作品曾多次获各大重要文学奖,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为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目  录
第一章
夏静颖生在出秧的季节,所以小名就叫做秧宝宝。九岁那年,她母亲决定跟她父亲一同去温州做生意,把秧宝宝寄养在镇上的朋友家里……

第二章
陆国慎将秧宝宝送到门口,秧宝宝回转身,手在胸前,幅度很小地朝她摇了摇,不让外人看见,好像是她俩之间的小秘密……

第三章
这个小镇子,在炽热的阳光里变得寂静了。河面反射着白亮的光,散发出一股硫磺的气味。那些五六层的新房,琉璃瓦的顶,金光四射,耸立在空旷的天空中……

第四章
暑假过去了,坐回在教室里,至少有一个上午,大家保持着严肃。在那晒得格外黑的皮肤底下,各自藏着一些成长的秘密,使彼此变得生分了……

第五章
这是一段轰轰烈烈的日子,有许多事情交叠着发生……
媒体评论

获台湾2002年度“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获联合报“读书人2002年度*书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夏静颖生在出秧的季节,所以小名就叫做秧宝宝。九岁那年,她母亲决定跟她父亲一同去温州做生意,把秧宝宝寄养在镇上的朋友家里。这样,他们在沈溇的老屋就空出了,让隔壁的公公住进去看房子。
  老房其实已经有点荒寂了,但在秧宝宝眼睛里,却是繁荣的。院子里垒着一个鸡窝,屋檐下钉着一具鸽笼,石头条凳上,搁着晒菜子的空竹匾。房间大床里面的,有一面墙那么高和宽的橱,是爷爷和奶奶从上海带来的,上面嵌有无数个大小抽屉,要是有兴趣一个个拉开来看,就可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玩意儿。隔着穿廊的另一间屋,原来是爷爷奶奶的房间,现在爷爷不在了,奶奶去绍兴的娘娘家住了,所以就专门用来放东西。爸爸妈妈的旧自行车、旧缝纫机、旧的采菱用的长圆形大木盆、米桶、舂米的舂子、一架破纺车,还有一套柳桉木的家具坯子,没有上漆,摞起来,顶到梁下面了。然后从东西房中的穿廊走过去,就到了灶间。这里的光线比较暗,加上墙壁被柴火熏黑了,就显得更暗,但这却是老屋里头最兴旺的一处。黑黢黢的木梁上,七高八低悬了至少有十二只竹篮,底下一眼大柴爿社,熏黄的灶身上隐约可见粉红粉绿的莲花。灶上嵌着生了黄锈的大铁锅,直径快有一米的木锅盖戗在一边。灶旁边是液化气钢瓶和液化气灶的铁架。再旁边是一口大菜橱,装着纱窗纱门,也熏得变了颜色,里面放着碗、盘、勺、筷、油盐酱醋。锅是挂在墙上的,大大小小,有两排。从厨房的门口走过去,就是后院了。
  后院里,一地的南瓜藤、丝瓜藤、葫芦藤。架子散了,藤蔓就在地面上错乱地爬着。南瓜叶子里,伸出几株月季花,到了季节,自顾自地一期期开花。在厨房的后窗下,用水泥砌了一方小池塘,专接雨水,在落叶底下,水还是很清的。旁边呢,还有一眼井。这是家里的“冰箱”。夏天里,有怕馊的剩饭菜,就盛一只碗,碗装在桶里,放下井去,用绳子吊着。还有西瓜、汽水,也都吊着,冰在井水里。在院子底的角落里,有一棵香椿树,树冠很大,罩了一片阴地儿。树底下,埋着爷爷的骨灰,还有上海的曾祖父、曾祖母,又有一个早逝的姑婆,他们的遗骨和骨灰也都埋在这里。所以,这一片的南瓜藤蔓,便微微起伏着。照理说,这后院是有些阴气重,但因为他们都是亲人,院子又不大,花木藤叶挤挤挨挨的,倒很热闹。秧宝宝在南瓜藤叶里翻,有时候就会翻出一个金黄色的小南瓜纽,是自己落籽长的。她把小南瓜纽很珍贵地放在屋檐下的空鸽笼里,然后就忘掉了。
  在老屋的前后,村民们都盖了二层或者三屋的新楼,水泥梁,水泥板。在水泥的房檐底下,竟也筑了燕子窝。并且,还是旧年的燕子。并且,谁家的燕子还是谁家的燕子,一点不曾出过错。这都是几十代的燕子了。傍晚,老燕子领了小燕子学飞,漫漫的一片,从老屋的顶上过去。村民们都说,夏介民一家是要走的。夏介民是秧宝宝的父亲,他做轻纺生意。开始在柯桥轻纺城替人看摊位,后来有了本钱,就自己做了。沈溇有不少壮年人出去做工业和做生意,做大了,就不回来了。人们常常问秧宝宝:秧宝,什么时候走啊?秧宝宝就站住脚,乜斜着眼,不怀好意地笑着:下半天走。走哪里去?人们再问。走太平洋去!秧宝宝收起笑容,给个白眼,走开了。

 上种红菱下种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