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城市自助旅游指南 > 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4月15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23950718
  • 丛书名:行者天下
作者:杨多杰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编辑推荐

《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用1-7号地铁线路,串联起北京*有价值的75个文化秘境,写成一本充满故事的人文旅行指南。让你用*经济便捷的方式逛遍千年帝都,在现代生活的脉络中,重新发现北京的古老与神秘。

作者杨多杰是非常合适的讲述者——北京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地文化及历代茶文化;资深专栏作者: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87.6《吃喝玩乐大搜索》、FM103.9《慧旅行》等节目特约嘉宾。

 
内容简介

《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是一本北京人文旅行指南。作者以北京几条主要的地铁线路为线索,串联起沿线最有价值的75个人文秘境,对每个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让你用最经济便捷的方式逛遍千年帝都,在现代生活的脉络中,重新发现北京的古老与神秘。

 



作者简介

《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作者杨多杰
北京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地文化及历代茶文化。
资深专栏作者: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
“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87.6《吃喝玩乐大搜索》、FM103.9《慧旅行》特约嘉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FM106.6《京城大玩家》、FM99.6《高速有约》特约嘉宾。

 

目  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自序

★地铁 1号线
天安门西
中山公园:公理战胜坊 耻辱与辉煌 / 002
天安门东
普渡寺:风云际会南池子 / 005
翠明庄:高级宾馆上演秘密戏 / 008
王府井
真光剧场:最新潮的老剧场 / 011
老舍纪念馆:老北京的那些“柿儿” / 014
前  言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茶文化的教学工作。在刚入门的同学眼里,茶只有烫与不烫的分别。也有的人,品出了或甜或苦的口感。还有的人,喝到了蜜兰香、桂花香或是姜母香。可其实,他们喝的是同一道茶。

身边的朋友,很多都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但当有亲戚朋友来时,他们却最喜欢请我做向导。我经常会带着大家,穿大街过小巷寻访到所谓“小众景点”。但他们,却只能说出故宫、长城、颐和园。可其实,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我想,品尝一道茶汤与体会一座城市,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人类主要依靠五种感觉认识客观世界。也就是味觉、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但是一个“忙”字,却成了五感的克星。中国古人造字,真是巧妙至极。忙者,心亡也。只要一忙起来,好像什么都顾不上了。五感下降,让我们尝不到茶汤里丰富的味道。慢慢地,我们也看不到身边美好的景色。
现如今,“忙”几乎成了成功的标准。自然而然,也贯穿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日常生活,全部用来应付工作。总想着把时间攒起来,出去度假旅行。但若是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人,旅行也会是苍白无趣。从这个角度说,会喝茶的人才会旅行。
好茶,不一定昂贵。旅行,不一定遥远。

我从众多走访研究过的北京古迹中,挑选了75处集成这本书。这些地方,被人戏称为“秘境”。可其实,它们一点都不神秘。它们,可能就在小区旁边。它们,可能就在上下班的路上。它们,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它们,本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花香与果香,一直存在于茶汤之中。
《北京深处》,以品茶般的态度,重新解读这座城市。

特别感谢摄影师苑大治、子胥、谭艳婷、刘勇诸位朋友,你们精彩的照片为本书提供了重要支持。

 

媒体评论
本只是饭后闲时翻看多杰的这本书,但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喜爱至极。这本书以当前地铁线路为线,言简意赅的再现了老北京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及变迁发展。无论是普渡寺旁风云际会的南池子大街,还是“历史在此拐了弯”的烟袋斜街,亦或是被誉为当年shopping mall的护国寺遗址里依旧遵循古法精心制作的老北京点心……多杰历史学出身,文献典故信手拈来。但同时,他的文字却又通俗易懂。我眼前,又浮现了那个繁华古老的北京城。
——北京文艺广播《吃喝玩乐大搜索》栏目制作人 熊丽


“老北京”是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词儿,你说“他”特指哪一个时期或是朝代?好似也并没有,但一说到老北京,大家脑海中构想出的画面却出奇的一致——
是灰墙灰瓦的四合院,是碧瓦红墙的紫禁城,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积水潭

汇通祠:三海之水 总汇于此

      汇通祠听起来耳生,其实并不难找。它位于积水潭(也称西海) 西北一隅, 紧挨着二环路。过了德胜门桥下辅路,解放军歌剧院旁的小土坡上便是它的安身之所。要说起汇通祠的身世,还得从北京水源说起。

      古时北京城水源丰沛,自北向南依次有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一大片水域。积水潭入水口,正处在六海咽喉所在,虽不算兵家必争之地,但可是城市中至关重要的位置。古人在入口处垒石成岛, 下面安放调控水流的闸门,这样既减缓了水流, 还可以清洁湖水,且清水从石缝中涌出, 又平添几分情趣。人们还在土山上修建了一座镇水观音庙,那便是如今汇通祠的前身。

      现在站在小山上往下望去,已经不是滔滔河水,而是滚滚车流。北京的水系几百年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地铁二号线的修建,积水潭被填埋了,如今空剩下了一个地名。元朝时积水潭的面积要比20 世纪50 年代时足足大上五倍,是北方漕运的终点码头。每年九百万石漕粮由此运入元大都,整个港口吞吐量之大难以想象。

      因为积水潭至关重要,所以人们在此处建造了一座水关,内设可以活动的木闸嵌入两旁石槽之中,来调节水位高低与流速。古人认为,人间万物都有天上神仙管理,这水闸的事情,按照天庭的“行政规划”原则,应归镇水观音掌管,于是镇水观音便变成了汇通祠的“主管领导”。据说现在北京水利局还会组织工作人员定期来此参观,这也算是拜见本行业的祖师爷了吧?

      其实,六海宁静靠的还是科学修建的水闸,但老百姓们不明就里,都归功于镇水观音娘娘了。“神学为体,科学为用”,也算是古人的智慧。靠水利知识稳定六海,靠“神助之说”稳定人心。

      如今从汇通祠北门进去,进门后沿石阶上行,左转就有一座凉亭,那里面竖立着当年乾隆皇帝颁赐的御碑。这通石碑顶部形如剑柄,远看好像一把利剑插入地下,因此又名剑碑。据老人讲,这通剑碑所立之处就是汇通祠下水闸所在,乾隆爷是怕水闸法力不够,再加上一把宝剑来守水关,要保北京水系风平浪静。民国初年汇通祠一度被售予长春堂药店张子余,山门外至今有“万古长春”的道家语。因此,很多京城百姓只知汇通祠是道观,而不知其最早是佛寺的历史了。

      汇通祠后院之中,还矗立着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雕像。虽说郭大人不是神仙,可比神仙还神,可谓天文地理无所不精。论天文,他不仅发明了简仪、仰仪、高表等十余种天文仪器,更是推算出了著名的《授时历》,以365.2425 日为一年,推算出这个精确数字足足比欧洲人早了三百年。近些年重修汇通祠,在后院里建立了一座郭守敬纪念馆,以供后人缅怀。

书摘插画
插图

 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