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心传录—三江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两岸”文化集粹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古道心传录—三江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两岸”文化集粹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588856
作者:厉剑飞 主编出版社:杭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内容简介
  《”三江两岸“文化集粹丛书·古道心传录:三江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山秀、水清、城美、景致”的目标,在“三江两岸”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展以保护水源水质、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基础设施、开发人文旅游、整治两岸环境、修复岸线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开展“二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杭州的重要载体,是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和“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保证。为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根据市领导意见,市政协文史委邀请市有关部门和沿线地区相关单位,对“三江两岸”沿线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发掘和整理,编写了洋洋数百万言的《“三江两岸”文化集粹丛书》。
  《”三江两岸“文化集粹丛书·古道心传录:三江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历史人物、文保古建、风物特产、民间习俗、水利航运、山水景观、文学艺术以及经济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字里行间既有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洞见,又有具体日常生活的细腻人微的描摹,从不同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三江两岸”地灵人杰的风景。就好比一位有着深沉绮丽的诗人之心的朋友,历经沧桑,温和平静址坐在我们面前,一展他的阅历和才情。这实在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不知不觉中,你就认识了你所处的这一方热土,它的昨天和今天。
目  录
一、余杭区门
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概况
余杭区三江两岸区域重点非遗名录项目
一、余杭滚灯
二、元帅庙会
二、江干区门7
江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概况门9
江干区三江两岸区域重点非遗名录项目
一、杭罗织造技艺
二、钱塘江传说
三、杭州剪纸
四、彭埠跳白神
三、萧山区
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概况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历史渊源
  元帅庙会,起源于乔司(旧称汤村),盛行于乔司、临平及周边乡村,是钱塘江北岸临平一带最盛大的庙会。元帅庙会因“中山靖王瘟元帅”庙的建立而形成。元帅庙主要有两座,一座在乔司街道中心;另一座在原余杭县翁梅乡(现余杭区南苑街道)大园村、乔司农场和海宁翁埠镇的交界处,均在明末清初由当地老乡集资修建。据老艺人回忆和民间相传,两座元帅庙的建立,都是为了纪念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民间故事。有一年大旱,乔司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大河小港都干枯得河床龟裂,只有城隍庙天井里的一口井,仍是水盈盈的,全乔司的人都到这口井里来排队取水,奇怪的是井水总不见浅,大家都叫它“救命水”。龙王恨乔司人不拜龙王求雨,便请瘟神下凡,趁夜里没人挑水时在水里投了瘟毒,想让全镇人得瘟病而死绝。此时,有一位住在乔司城隍庙读书的温姓秀才(也有说是一位路过此地上京赶考的陈姓秀才),夜里读书到天蒙蒙亮,读得瞌睡了,到井边来打水洗脸,可巧看见一只青蛙跳进井里,很快肚皮朝天。温秀才捞起一看,见青蛙乌青乌青,晓得井里有毒了。就守在井栏边,告诉大家井水有毒,不能吃。大家不信,以为秀才良心黑,要霸占这“救命井”赚钱,就一齐上前拉开秀才要打水,秀才急了,死死抱住井栏,抓住井绳不肯松手。眼看挑水的人越来越多,他挡不住大家,只得纵身跳人井中.众人急救,捞上来时已是脸色铁青七孔流血。这时众人才明白秀才所言是实,井水真的有毒。他是为救全镇人的。命而舍身成仁的。大家感念他的再生恩德,把他厚葬,又塑了尊青脸菩萨供在城隍庙里。秀才姓温,又因为他阻止了瘟病发生,就叫他瘟元帅,把城隍庙改称为“元帅庙”,并把他死的这一天——农历五月十六,定为元帅庙会的迎会日。
  乾隆皇帝听说民间有如此爱民之士,实在难得,立即封该秀才为忠靖王兼浙江全省城隍,作为朝廷文武百官学习的榜样。乔司元帅庙中原有一块刻有“全省城隍”四字的石碑,至今还埋在原乔司医院的走廊地下。
  ……

 古道心传录—三江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两岸”文化集粹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