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

  • 版 次:1
  • 页 数:372
  • 字 数:35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073576
作者:魏礼群 主编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一页。在时间的长河中这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历史将永远镌刻这改变中国、改变中国人命运的伟大时代。本书通过对30年来中国整体经济体制和几个主要领域改革开放进程的回顾,记述了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成就
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改革发展的目标进行了前瞻性展望,力求为关心和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读者,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
目  录
总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一、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与改革
二、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四、外资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五、进一步推进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一、农村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二、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形成与完善
三、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四、农村税费改革与取消农业税
五、农村综合改革
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寻求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自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就开始了不懈的探索。经过近6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大胆探索和实践,我国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
一、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与改革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所有制性质也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一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制约着这个社会的生产力能否迅速发展。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调整与优化所有制结构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初没收官僚资本,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起,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历经多次调整与改造,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探索历程。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3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变化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要求和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的认识基础上发生和展开的,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和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国家。经济命脉和主要生产资料掌握在外国资本、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代表手中。新中国诞生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旧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中共中央提出的“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产阶级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级人民政府没收和接管了属于国民党国家垄断资本的金融和工商企业,从而构成了新中国最初的国有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成分组成。在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1949年,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国营、合作社营工业占34.7%,公私合营工业占2%,私营工业占63.3%。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