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房地产大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老上海房地产大鳄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7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5809107
作者:薛理勇 著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编辑推荐
    房地产作为一种行业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以人口众多的城市为主,它是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对土地、房产的投资和建设,并将土地、房产进行转手、出租,从中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所以,房地产作为一种产业,在中国应开始于近代,上海是中国房地产业起步*早、涉及土地和资本**的城市。 薛理勇编著的《老上海房地产大鳄》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老上海的房地产大鳄的故事,包括霍格兄弟与兆丰洋行、汉璧礼与上海房地产、沙逊与沙逊洋行,以及陶善钟、程霖生、周湘云等。

 
内容简介
     “薛理勇新说老上海”为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解说老上海史事风物的丛书。《老上海房地产大鳄》内容为霍格兄弟与兆丰洋行、汉璧礼与上海房地产、沙逊与沙逊洋行,以及陶善钟、程霖生、周湘云等一批老上海房地产大亨巨子写照,通过家世行状、发迹历程、盛衰沉浮等多面叙述,特别是发行*、道契挂号、代客经租、抵押放款、租地造屋等各种经营手段的剖析,描绘出一幅幅老上海房地产业在运筹庙算、巧取豪夺中蓬勃发展的鲜活图景。
作者简介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并担任SMG纪实频道嘉宾主持。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掌故辞典》等。

目  录
前言
上海最早的房地产巨头——史密斯
租界的出现和房地产业的兴起
上海房地产业的崛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
霍格兄弟与兆丰洋行
上海跑马厅的地产
兆丰洋行与兆丰公园
汉璧礼与上海房地产
汉璧礼的房地产
富商的善举
沙逊与沙逊洋行
“老沙逊”与“新沙逊”
沙逊洋行在上海早期的房地产业
沙逊的华懋地产公司
前  言
望文生义,所谓房地产应该是指房产和地产,那一定在几千年前就有了,昔日的豪门地主拥有良田千顷,房屋百间,他们当然是拥有房产和地产的人。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长期实行重农轻商,崇本抑末的经济政策,视农业为根本,视商业为末流,中国虽有商品经济的存在,但一直到封建社会的末期,资本主义经营还处于萌芽时期,尽管有土地、房产的买卖,但并不形成产业;地主商人的置产主要是为了保存财富,造福子孙,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和社会地位,而不是商业性的经营。同样,地主将自己的土地出租,向佃农收取租金,这也不是房地产业的特点。
房地产作为一种行业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以人口众多的城市为主,它是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对土地、房产的投资和建设,并将土地、房产进行转手、出租,从中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所以,房地产作为一种产业,在中国应开始于近代,上海是中国房地产业起步最早、涉及土地和资本最大的城市。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富商的善举 1854年汉璧礼等人在今外白渡桥处建了一座跨苏州河的便桥,对促进虹口美租界的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汉璧礼也顺势购进了桥的北堍虹口美租界的不少土地,而当虹口的市政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用现代的语言来讲,他当时购进的是“ 农业用地”,而如今成了“住宅用地”或“商业用地”,地价一下子翻了几十倍,甚至百余倍。
汉璧礼是一位上海人叫做“聆得清”的人,他深知,这是租界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给他带来的好处。于是当工部局规划虹口市政建设,准备延长文惠廉路(塘沽路),并筑两条与之三角形相交的马路,也就是现在的峨眉路和汉阳路,在这三条路三角形相交形成的一个占地面积大概10亩的三角形空地上建造一个公共市场,就是后来的“三角地小菜场”,汉璧礼就毫不含糊地让出了他在这里的几十亩土地。鉴于汉璧礼对上海租界建设的贡献,英国皇家授予他爵士称号,所以他的姓名Thomas Hanbury的前面可以加上个“Sir”,当工程结束后,工部局就将原“里虹口路”重新命名为Thomas Hanbury Road,中文名“汉璧礼路”,也就是今天的汉阳路。实际上汉璧礼也不吃亏,当这里的道路和市场建成,市政设施改善和完备后,这里的地价和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他在这里拥有的房地产也升值不少。
人们喜欢把旧上海叫做“冒险家的乐园”,如果换一个规矩一点的表述,那旧上海是一个高度资本主义化的商业城市,有人遇上机会,投机取巧,一夜爆发而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人偷鸡不成蚀把米,从一位百万富翁沦为一介平民,而更多的闯荡者无所事事,一事无成,就是一个市民而已。据记载,1869年有一位中英混血统的尤来旬(Yurasian)女士在虹口美租界密勒路玛礼逊路(峨眉路茂林路)转角租房开办了一所“尤来旬学校”,吸收幼失怙恃的侨民子弟,不分国籍。
此为善举,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但办校必须有资金支撑,而这所不收学费的“尤来旬学校”更需要资金支持,就是这位汉璧礼爵士支付了一大笔钱建立了“汉璧礼基金会”,全额资助学校,1889年,这所拓展后稍具规模的学校就以“汉璧礼基金会”之名改称Thomas Hanbury School and Children’ s Home中文校名叫做“汉璧礼蒙童养育堂”。这一年汉璧礼又让出一块大约3500平方米的土地,并追加资金造了一所新学校,1891年汉璧礼蒙童养育堂就在新校舍开学。学校规模扩大了,吸收的学生也有所扩大,除了吸收侨民的孤儿外,还适当吸收生活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侨民子弟,而原来密勒路的校舍就改为英文补习班,招收中国学生,所收费用归基金会,用于补贴汉璧礼蒙童养育堂。单靠汉璧礼单打独斗的基金会显然难以长期维持的,后来工部局接收了学校,就改称 Hanbury School中文校名也改称“汉璧礼西童学堂” 。其校址为今塘沽路117号,解放后长期为虹口区第一中心中学。

 老上海房地产大鳄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