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968565
作者:阮榕生 主编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内容简介
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相对来说还未得到普及。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设备造价的降低,在非医学领域,如食品科学、农业科学、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本书以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在食品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为重点,在介绍了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后,重点介绍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方法。如:应用该技术研究食品及生物质材料的玻璃态转变,NMR技术在欧姆加热食品系统中的运用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适合于从事食品保藏等相关专业读者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阮榕生,男。1963年生,福建仙游人,汉族。1983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做助理教授、教授等。现兼为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系美国农业部食品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美
目  录
第1章 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
 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1.1 磁矩和磁共振
 1.1.2 磁化强度的矢量图
  1.1.3 弛豫过程
  1.1.4 弛豫时间测定法
 1.1.5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装置
 1.2 磁共振成像
1.2.1 传统的显微镜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2.2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2.3 弛豫时间,化学位移以及流速的成像
1.2.4 MRI装置简介
1.2.5 与磁共振成像仪器配套的实验装置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
  1.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是指具有固定磁矩的原子核,如1H、13C、31P、19F、15N、129Xe等,在恒定磁场与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与交变磁场发生能量交换的现象。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是以氢核为研究对象的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产生两个重要的应用学科——核磁共振波谱学和核磁共振成像学。最早观察到NMR信号的是美国的两个实验室,他们在同一时期内、用不同的方法各自独立地观察到了NMR吸收现象:一个是斯坦福大学的F.Blochet领导的科研小组,用交叉线圈探头在7.765MHz处,用感应法观察到了水中质子的信号;另一个是哈佛大学的E.M,Purcell领导的研究小组,用单线圈在30MHz处,用吸收法观察到了石蜡中质子的磁共振吸收信号。Bloch和Purcell两人因此分享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这两个经典核磁共振实验开始,核磁共振技术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展。
核磁共振波谱学就是在此之后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以物理原理为基础,利用无线电电子学的技术为手段,研究和分析各种物质的结构。
 ……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