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报告系列丛书20062007农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基础农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林业 > 农业基础科学 > *学科发展报告系列丛书20062007农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基础农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7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4645203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中国农学会 编著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内容简介
农业科学学科研究综合报告,首次界定了基础农学学科的概念与内分泌,回顾了50多年我国基础农学学科发展的四个阶段,从理论高度论述了基础农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农业科学学科的现状,概述了农业科学及主要分支学科的重要进展,重点研究了当代农业科学学科的特点与趋势,最后提出了加快农学学科发展的政策性建议。综合报告从农业科学学科高度把握了方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农业科学分支学科研究,结合当前学科发展,提出了农业植物学、植物营养学、昆虫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农业数学、农业生物物理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农业信息科学10个分支学科作为专题,分别论述了学科*进展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成效,分析了学科发展现状、进展和趋势,有的专题报告对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目  录

前言
综合报告
 农业科学学科发展
  一、引言
  二、农业科学学科概述
  三、我国农业科学学科发展与回顾
  四、农业科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五、我国农业科学学科的现状分析
  六、我国农业科学学科的重要进展
  七、现代农业科学学科的特点与趋势
  八、加快我国农业科学学科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专题报告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基础农学学科发展
  一、引言
本报告在界定基础农学学科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基础农学学科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全面起步阶段、曲折与破坏阶段、恢复与调整阶段、改革与发展阶段,从而为基础农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农学学科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基础农学学科是衡量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基础农学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动力;基础农学学科的定位观察和基础数据积累是国家宏观决策重要的科学依据;基础农学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农业教育水准的重要途径;基础农学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础农学学科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机构比较健全,队伍初具规模,试验研究条件改善,国际合作与交流有了新的发展。基础农学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是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的重点,特别是“六五”以来,国家先后推出的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等涉农项目中,基础农学及分支学科,即:作物遗传育种、作物营养、作物昆虫病理、农业微生物、农业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农业生物物理、农业气象、农业生态、农业信息科学等研究项目增加、经费强度提高,加快了基础农学学科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基础农学学科根据国家需要和已有科研工作的大量成果,在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科研成果,在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改进工艺及其系统等技术发明中,取得了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科技成果。据统计,从1949~2005年受到国家奖励的农业方面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和一等奖18项。这些科技成果有很高的科技水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基础农学,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科学对基础农学的渗透,基础农学学科研究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即:基础农学与农业科技、生产结合越来越密切,正在走向一体化和综合化;基础科学对基础农学的渗透日趋明显,不断产生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基础农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既结合又促进,加快了科研进展与突破;基础农学研究借助现代试验工具和理论方法,实现了试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国际间基础农学研究是竞争与合作、交流与限制并存,形成十分复杂的态势。随着基础农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与推广,必将为解决全球人口高峰期的食物问题做出新的贡献。
 ……
书摘插画
插图

 *学科发展报告系列丛书20062007农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基础农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