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领袖首脑 >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2007626
作者:【英】埃里克埃克(Erick Eyck) 著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编辑推荐
  俾斯麦实现了德意志帝国的霸业,他的功业彪炳千秋。不过俾斯麦卓越的才能是否用来实现了真正的理想,其行为和成就是否有助于德意志和欧洲的真实进步,他的力量究竟属于善还是恶,还远非定论,也是本书尝试解答的问题。此版本新增了作者的儿子弗兰克·埃克(Frank Eyck, 也是一位19世纪的历史学家)的序言,对本书诞生以来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进行了评估,并澄清了其父对俾斯麦的看法和态度。 
内容简介
  铁血宰相俾斯麦,威名赫赫,整个欧洲听闻他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战栗发抖。他无愧于这个称号,俾斯麦的智慧和意志力远远超越时代,他的功业彪炳千秋——统一德国,完败奥地利,战胜法兰西,瓦解丹麦,实现德意志帝国的霸业。在他的领导下,德意志统一而强大,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但另一面是,实力政策和利益政治,以及强加给人民的威权制度,削弱了德意志民族的自由意识、正义感和人道精神,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及欧洲的历史走向,对未来世界造成了难以预料的灾难。俾斯麦的霸业未能持久,终成废墟。
作者简介
  【英】埃里克·埃克(Erick Eyck(1878—1964)生于德国柏林,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以法律记者、议员的身份在上诉法院从事法律工作。1937年为躲避纳粹迫害,他移居英国,在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讲学,并开始反思德意志民族崛起之路。埃克博士论著宏富,著有《魏玛共和国史》(商务印书馆,1994)、《俾斯麦研究》等论著。《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是他以牛津大学的课堂讲义为基础写成的总结性专著,是公认的经典之作。
目  录
第一版序言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准备时期
1.父母及青少年时代
2.1847年的联合议会
3.1848年革命
4.俾斯麦在法兰克福
5.“新纪元”,从法兰克福召回俾斯麦
6.圣彼得堡
7.普鲁士的军队改组和维拉弗兰卡停战协议的后果
8.任驻巴黎大使
9.首相的任命
第二章 与国会和奥地利的斗争
前  言
  绪 论
  这些篇章的主题是19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人物,此人不仅对于德国,而且对于整个欧洲的历史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他的行动造成的影响之深远,同时代的任何政治家都无法相比。位于欧洲大陆中心地区的德意志的统一,奥地利被逐出德意志和意大利,第二帝国的衰落,法兰西的战败,以及随之而来的法兰西与德意志的长期敌对,德意志帝国与哈布斯堡(Habsburg)君主国的结盟,丹麦王国的分裂,这些事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是欧洲历史的明显界标,而它们全部是俾斯麦(Bismarck)的成就。每个人都明白,另一种转变不那么明显但是同样重要而且影响深远,即德国人民的精神和心态的转变,俾斯麦对此也应该负责。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俾斯麦是“铁血宰相”。这一称呼有很好的理由。他本人创造了“铁和血”这个词组,而且贯彻终生。与同时代的政治家相比,他具有智力上的优势,不仅他的国民,而且整个欧洲的外国政治家们都公认这一点。1870年法国战败,在拿破仑(Napoleon)垮台以后担任法兰西共和国外交部长的朱尔·法夫尔(Jules Favre)承揽了谈判和签订停战协议的困难任务。他无疑没理由喜欢俾斯麦。可是他说俾斯麦“这个政治家凡是他能想象得到的就能超越”。不列颠的首相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尖刻地批评俾斯麦的政策,可是他在后者失势之后写道:“德意志的亚西多弗(Achitophel,《旧约圣经》中大卫王的谋士——译者注)走了——可是我怀念那位老人的非同寻常的洞察力。”
媒体评论

  权威,富有启发性,很好读……埃克博士在这本优秀著作中,揭示了人们对俾斯麦传奇的很多误解。他的分析是冷峻而悲情的。

  ——《观察者》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准备时期
  1. 父母及青少年时代
  俾斯麦(Bismarck)的父亲是普鲁士的容克(Junker)。“容克”这个词无法确切翻译成英文,因为英国没有与之对应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类别。容克既是贵族,又是大地主。中间名“冯”(von)表示贵族的身份。容克是一种贵族,但是他们的重要性不如英国的贵族统治阶级。在物质财富和政治影响力方面,他们都无法与英国贵族相提并论。在18或19世纪,普鲁士的容克几乎没人能像英国的领主那样生活。他们大多数只是小贵族,依靠军官或行政官员的薪水生活。容克与平民之间的界线不如英格兰的那样泾渭分明,因为贵族的〖=H(〗所有〖=〗后代都坚持保留贵族身份,中间名“冯”就是外在的有形表现。另一方面,在英格兰,只有长子能继承父亲的爵位,幼子都是平民。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是公爵的孙子,可是他的称呼仅仅是“先生”,因为他的父亲不是长子。俾斯麦也是小儿子,可是他的全名是奥托·冯·俾斯麦。名字是区分全部贵族成员与平民、一般市民、“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Bürgerlichen)的标志。这种惯例不仅在社会方面而且在法律方面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统治时期。腓特烈国王颁布政策,保留容克手中的地产——即“骑士的领地”(Rittergüter),这个名称意味深长——并专门从容克中间招募军官,“因为贵族的子孙在保卫国家和种族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应当用一切手段维护他们”。在俾斯麦出生的年代,这些特权在法律上已经废除了,但实际上并未废除。事实上,在普鲁士军队里,尤其在卫兵的精锐团或者骑兵队里,只有贵族能担任军官。1806年拿破仑在耶拿(Jena)击败普鲁士军队以后,冯·施泰因(Stein)男爵和哈登贝格(Hardenberg)伯爵进行了改革,自此贵族地主的法定地位经历了非常重要的转变。在那以前,农民一直是贵族地主的世袭的农奴(erbuntertan)。施泰因解放了他们,使他们变成了自由的农民。那是1807年的事,距离俾斯麦出生仅有八年时间。当然,这类法律上的改革在短期内并未改变社会习俗和精神习性。此时,贵族仍然是管理农村地区行政事务的领袖,对其居民行使裁判权。年轻的俾斯麦在父亲的庄园长大,周围的人们都习惯接受贵族的统治甚至命令,将其家族成员视为天生的贵族。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