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分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内科学 > 内分泌科分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0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083490
  • 丛书名: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
作者:张伯礼、高学敏丛书主编,杨晓晖分册主编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编辑推荐

1.一本书学会辨证论治内分泌科常见病。

2.*全的中成药治疗内分泌科常见病的书。

3.参照**药典、医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编写。

4.剂型丰富,文字和表格并用,条目清晰,查阅方便。

5.选择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脂血症和痛风等疾病中疗效确切的中成药。详细介绍了所选中成药品种的处方、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药理毒理、临床报道等内容。 
内容简介
《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内分泌科分册》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品种为依据,选择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脂血症和痛风等疾病中疗效确切的中成药,详细介绍了所选中成药品种的处方、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药理毒理、临床报道等内容,并附有常用中成药简表,条目清晰,查阅方便。该书以临床实用为特点,以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为宗旨。针对当前70%的中成药为西医大夫所开具的现状,注重面向临床医生和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以西医病名为纲,中医证候为目,密切结合临床,详述常见证候及中成药辨证选用规律。
作者简介
内分泌科分册主编:

杨晓晖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名中医学术继承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药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0 余年。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近 20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等共计 7 项。发表论文近 50 篇,主编、参编著作共 28 部。

丛书主编:
目  录
糖尿病 1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2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3
三、用药注意 7
附一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成药药品介绍 7
附二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4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3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55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55
三、用药注意 58
附一 治疗甲亢的常用中成药药品介绍 58
附二 治疗甲亢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69
高脂血症 71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75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则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
根据 WH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病因学分型标准,糖尿病可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其中 2 型糖尿病占 90% 以上。长期的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功能进行性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因而需要积极防治。
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强调糖尿病治疗的早期性和长期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在饮食、运动基础上的药物治疗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应用两个部分。
根据本病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的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其主要的病变脏腑为肺、胃、肾,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几个方面。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学就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其中阴虚体质最易发本病;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可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可致肝郁日久化热,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若房事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本病病机在于阴津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主要脏腑在肺、胃、肾,以肾为关键。传统中医学根据多尿、多饮、多食这“三多”症状轻重不同,将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临床常见证型有肺热津伤证(上消)、胃热炽盛证(中消)、气阴亏虚证(中消)、肾阴亏虚证(下消)、阴阳两虚证(下消)。现代临床中,常以临证的本虚标实为基础,结合病位辨证分型。其中,肺热津伤与胃热炽盛常相伴而见,统归为“阴虚热盛证”。此外,消渴病是一种累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加之病久气阴两虚,阴虚内热则耗伤津液,气虚则推行无力,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因此临床中气阴两虚又可兼见血脉瘀滞。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1.阴虚热盛证
【临床表现】口舌干燥,心烦畏热,口渴多饮,多食易饥,日渐消瘦,尿量频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内分泌科分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