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年代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 好奇年代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5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5769831
作者:(英) 理查德·霍姆斯著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编辑推荐

浪漫时期的科学
? 本书获得2009年度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奖金10000英镑)
? 入选英国*著名的非小说类图书奖Samuel Johson奖
? 亚马逊网2009年编辑推荐**图书
作者介绍 理查德?霍姆斯(1945-)是一位获奖英国作家,以其对英国和法国在浪漫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的研究与作传著称,现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和英国社会研究院成员,曾于2001-2007期间在东英格兰大学执教传记学课程,并被授与名誉教授衔。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科学史上的一段“接力”,它发生在18世纪末的英国,是科学的浪漫时代。书中主角天文学家赫歇耳和化学家戴维,他们的发现是浪漫时代的代表,他们本人也是不同类型的“浪漫主义”科学家。《好奇年代》生动描述了浪漫科学时代的特征:为了好奇而追求科学发现,在科学发现里洋溢着热情和想象。那年月,诗人是科学家,大自然是他们神秘的缪斯女神。

目  录

第一章 班克斯访人间天堂
第二章 赫歇耳初建观天业
第三章 飞天员气球显身手
第四章 赫歇耳星空再建功
第五章 帕克历险命殒非洲
第六章 青年戴维大放异彩
第七章 科学引发轩然大波
第八章 既是巨人又是凡人
第九章 门墙内外新老之间
第十章 青年英才继往开来
收束语
书中重要人物介绍

媒体评论
  霍姆斯的这本书充分体现了这一革命时期带来的欢愉、希望和赞叹。读这本书的感觉,恰有如度假时分来到一处阳光明媚、景色宜人的新地,所到之处遍布幽径,而条条都通向出人意料的美景。
  ——《星期日时报》
  真是以诗意的笔触反映出浪漫时期科学探索的新颖叙述方式。此书内容翔实、行文流畅、不拘一格、引人入胜,真真妙不可言。
  ——《曼彻斯特卫报》
  在霍姆斯的这本书里,浪漫主义与科学进取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了一起……发人深醒……令人震憾!
  ——《独立报》
  实在值得庆幸……既给人以启迪,又给人以享受……精妙的洞察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收获与欢愉。
  ——《每日电讯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节
我14岁那一年开始学化学。就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我便成功地析出了一粒单晶。这一成果是通过一个基本化学操作过程实现的,就是向试管内注入一些液体(依稀记得是硫酸铜溶液),用本生灯加热一下,然后晾放一夜,第二天早上,试管内便出现了一粒晶体,附着在管壁上,像一粒冰糖,但是更薄些;又凸凹有致,颇像一座古代巴比伦人建造的神庙,只是大大地缩微了,却也大得撑在了管底,带着一种蓝色,又有些透明,看上去既有一股气势,又带着一丝神秘,煞是漂亮。看看同学们的试管,里面都是些细碎的东西。我颇为得意,大有一种业已取得科学成就的自豪感。
然而,化学老师却不相信这是我取得的业绩。他觉得,这粒单晶大得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因此断言说——不过言辞倒还客气——我是在弄虚作假,在试管里放了一小块彩色玻璃,以此搞一场恶作剧。我向这位教师请求道:“老师,你不能试试吗!试一试不就知道了!”但只是白费了一番口舌。他径直去干别的事情去了。就在这无可奈何的短短片刻里,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了科学的真谛。若干年后,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就是英国皇家学会镌刻在其会徽上的拉丁铭文:NulliusinVerba——勿信道听途说。此刻的经历是我毕生难忘的,也是我在与科学界的知交们打交道时会一再回想的。当初受到的这番“加热”,在晾放多年后“析出”的结果,便是这里呈献给大家的这本书。
第二节
《好奇年代》一书,讲述的是在科学领域中接续发生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串缀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就是18世纪末时以迅猛之势席卷整个英国的第二次科学革命。人们也就是在此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观念,并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浪漫科学”。
作为文化作用中的一支生力军的浪漫主义,往往被认定是与科学严重对立的,它的追求完美的主观意愿是与科学的尊重客观存在南辕北辙的。然而,作者本人的看法是,这两者并非永远如是,彼此间也不是势同水火。它们曾一度结合到一起,而导致这一结合的动力就是好奇。时至今日,这一可能也依然存在。事实上,正如世界上存在着浪漫诗歌一样,“浪漫科学”也在同样的意义上存在着,而且造成它们存在的原因也都同样一致和同样亘古。

 好奇年代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