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朴诚学术评传(大字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玉朴诚学术评传(大字版)

  • 版 次: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265863
作者:张镜源 主编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内容简介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王朴诚及其子王伯岳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作者简介
    张镜源,山东海阳市人,现任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曾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曾在陈毅、万里、谭震林、叶飞、张彦五位领导身边做秘书工作。离休后,立志在有生之年为中医药事业做些有益之事。

目  录

遵父命医药兼修  王朴诚创业锦城

治疫病独创奇方  辞医官只为百姓

王伯岳立志从医  王朴诚苦心教子

瘟疫杂症猖獗日  王荣丰堂多建树

奉调令举家进京  献医术儿科立功

中西医联手祛病  王朴诚再立新功

搞科研务求真谛  王伯岳细说儿科

厚德浓情育英才  著书立说荫后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王朴诚(1877—1961),字联福,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起在成都设帐行医,并创立著名的“王荣丰堂”药店。近现代中医药史上贡献卓著的临床家。

    王朴诚的行医生涯以1955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在四川创业。他幼年家贫,但济世之志弥坚。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笃守诚信的“王荣丰堂”药店而享誉巴蜀。因善治婴幼儿的各种常见病和疑难重症,被百姓尊称为儿科神医“王小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泰民安,百业振兴,王朴诚的中医药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1955年,卫生部在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全国各地名医赴京就职。王朴诚和长子王伯岳医师奉调,举家进京,参加了中医研究院初期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以及带徒等工作。崭新的时代、崭新的工作,将耄耋老人王朴诚的事业推向了巅峰。

    王伯岳(1912—1987),字志崇,系王朴诚长子。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理论家。师从蜀中名医廖蓂阶,深谙仲景学说及温病理论和治则。其父王朴诚又亲授小儿科之理论、经验和方剂。20岁悬壶蓉城。王伯岳继其父医德,待病人如至亲,救治不论贫富,一视同仁;承父亲之专,也长于小儿之科。因其父王朴诚在上,故被尊为“小王小儿”医生。1955年,父子二人一同赴京,到中医研究院及其所辖之医院工作。

    王朴诚、王伯岳父子精通中医的理、法、方、药,临床经验丰富。在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诊病理念和用药法则。王氏父子的处方特色是药味不多,药量不大,既照顾到对小儿阴阳的全面调理,又突出了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各方面的特殊要求。因此疗效高,费用低,深受群众的欢迎。

对小儿疾患,王氏父子重视调理脾胃。因小儿胃肠娇嫩,最易为药物所伤。而大苦大寒、辛香燥烈、攻消克伐、金石重坠及有毒之品,皆能挫伤小儿脾胃,故临证用药极为审慎。即使要用,也应中病即止,从不过量。他们认为,选方用药更需注意配伍合理,方贵简洁,药用中和,攻不伤正,补不碍滞。谨防“既伤于病,再伤于药”。

    王氏父子非常重视对中药生药和制剂的研究,他们强调医生不但要懂医善医,而且还必须善于辨药用药。医以诊病,药以祛疾。知医知药应是医生的基本条件。

    王氏父子特别重视对中医后继人才的培养。他们编教材,上讲台,教学生,带徒弟,处处怀抱一片真情。他们详细诠释前人经典,真诚传授个人的理论和经验。他们笃行不倦,恨不能将一生术业尽快传于后人。他们勉励并期盼后来者要超越今人、古人,使中医之瑰宝在新时代获得更新更大的发展。

    王朴诚、王伯岳虽生为父子,但在医学上却是诤友同道。他们刻苦研读,切磋问难。他们勤奋供职,孜孜不倦。他们谦恭朴实,做人坦荡。他们留给后人的是楷模,是榜样。


 玉朴诚学术评传(大字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