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常: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新纲常: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0088865
作者:何怀宏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编辑推荐

  《沉思录》译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忧国之作!
  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进言  为未来长治久安的社会之道德根基提供设想!

 
内容简介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较大变动的前夕,这一大变动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什么?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中国是会陷入一种持久的激荡或者僵化的停滞,还是能够走向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对此作者的忧虑与希望并存。
  为了寻找出路,他对传统的三纲赋予新的涵义: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又对五常重新定义,将之分为两部分:五常伦,即五种经常性的需要人来处理的社会关系;五常德,即人应当具有的五种持久性的德性。
  通过这样的阐释,作者希望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中道力量能够兴起且成为稳固的主流,如此,观点的差异乃至比较*的观点对立也就不足惧,而且是必要的。而他本人也希望本书的探讨能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尽一点力量,甚至进而言之,成为未来长治久安的社会之道德根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设想。

作者简介

  何怀宏
  北京大学教授。其著作《良心论》被学界认为“对传统哲学所做的工作是有突破性的”,于1998年11月获首届正则思想学术奖。《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珍重生命》获1998年全国青少年读物一等奖。《世袭社会及其解体》和《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对中国近三千年传统社会的历史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解释,在学界产生震动,被季羡林先生称之为是“非常精彩的书”。

目  录
引 言
一 “纲常”是什么?
二 传统“纲常”的形成
三 “纲常”后面的基本价值
四 “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
五 今天的中国社会亟须重建纲常
一 传统社会对“纲常”的反省与坚持
二 近代以来对“纲常”的批判
三 新的社会需要新的伦理
四 新伦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一 民为政纲
二 义为人纲
三 生为物纲
四 新三纲总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二)义(羞恶、勇敢、坚持)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里一是点出了义的基本性质,一是点出了“羞耻”,即义首先是一种对恶的禁令,是对犯恶的羞耻。如果说“恻隐”是德行的正面引发动力,“羞耻”则是德行的反面刺激动力,在有些人那里,后一种动甚至能超过前一种动力。
  “羞恶”是“羞”人之恶,也是“羞”己之恶—如果自己面对他人的、社会的恶完全漠视、不予制止的话。当然,最优先的还是自己不主动犯恶,不管利诱再大也“羞恶”而不为。所以,顾亭林说,士人君子的道德修行先不用说那么高远,而不妨就从“行己有耻”开始。而孟子也早就说过,最大耻是无耻。如果一个人堕落到了一点羞耻心都没有的地步,那对他的确也就可能没什么指望了,除非他哪一天重新开始萌生“知耻”之心。
  “知耻”是因为有“义”的标准在,是用“义”的标准衡量而觉其“不正”而感到羞愧。但仅仅有羞愧可能对“改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践行“义”的勇气。尤其是在纠正他人和社会的恶的时候,更需要一种充满正义精神的勇敢。勇敢并不是好勇斗狠,而是循义而行的大义凛然,一个正义者的勇敢其实是来自绝对地服从正义,或者说是来自老子所说的首先“勇于不敢”,即不敢僭越,视正义为绝不可违背的真理,故此她/他方能够有勇气“虽千万人,吾往矣”。而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
  在“义”的德性方面,我想首先举出一位女性。当她挺身而出的时候,她还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她就是林昭。当一次铺天盖地的政治运动和斗争席卷而来的时候,本来并没有冲击到她,她不难旁观过去,然而她的良心却让她看不下无中生有、伤害无辜,看不过对年轻学生的无情斗争、残酷打击。于是她在1957年夏天一个闷热夜晚的斗争大会上,站出来维护与自己一起编《红楼》杂志、被斗争的同学张元勋,在群情汹涌的质问下她昂然报出自己的姓名:“我是林昭!……你记下来:双木之‘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而且,她正像遇罗克所说的那样一种人,“开始勇敢,最后仍勇敢”,在后来的日子里,她不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迫害和摧残却依然不断抗争,直到她入狱,直到她被投入死囚大牢,直到她最后被处死,只活了36岁。她是一个感情细腻的美丽才女,有对自己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为了一种正义的信念,她可以接受种种不可思议的折磨和侮辱,“虽千万人”而不顾,即便“九死而不悔”。
  而当林昭被监禁在上海狱中的1966年,又有她当年维护的张元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以“未婚夫”的名义去悄悄看她,张元勋此时也是刚从被判刑八年的狱中出来,在河北的一个劳改农场。而张元勋也的确为这次探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通过他的一次面见记述,终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本来无法得知的,林昭在狱中坚贞不屈的形象。多年后,张元勋的一位同窗邓萌柯如此写道:
书摘插画
插图

 新纲常: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