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及修复技术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科学 > 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及修复技术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213358
作者:李萍萍,吴沿友,付为国 等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长江滨江湿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通过对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阐明了滨江湿地优势植物的生长特性;从形态、生态、生理和生化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滨江湿地优势植物的种间关系和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机制;构建了优势植物芦苇的生长模拟模型;研究了营养物质和氧化酶在湿地土壤和植物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对镇江不同滨江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评价,其研究结果为滨江湿地植被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湿地与生态保护的专业人员、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学习生态学的课外材料。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1.1.1 湿地的定义
1.1.2 湿地的分类
1.2 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湿地的研究现状
1.3 滨江湿地特性——以镇江滨江湿地为例
1.3.1 滨江湿地的形成
1.3.2 滨江湿地的类型与分布
1.3.3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1.3.4 土壤状况
1.3.5 水文和水质状况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绪论
  湿地是介于水体和陆地两大系统之间,由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然而,湿地曾被认为是地球的“麻风病”、“牛皮癣”,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人们对湿地盲目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在遭到自然界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后,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方才被人们所认识。如今湿地被赋予“生物超市”、“地球之肾”等美誉,关于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淡水湿地更被当作濒危野生生物的最后集结地。
 1.1 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1.1.1 湿地的定义
  由于湿地特征的多样性,迄今还没有一个全世界公认的统一的湿地定义及类型划分标准。各国以及各研究部门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及领域差异,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使得湿地定义多种多样,目前的定义约有50多种。与之相对应,湿地的分类方法及标准也各不相同。
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Fish&Wildlife Service)出版了《39号通告》,首次对湿地进行了定义: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所覆盖的低地。该定义强调了浅水覆盖在湿地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它不包括一些永久性的较深水位的区域。
  ……

 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及修复技术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