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十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十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88646
作者:杨宜音 李原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编辑推荐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提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相互建构的过程及其特征,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继承了这一传统,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进展。
        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本辑收录的八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道德判断领域的*发展内容,介绍了该领域中新的研究范式,并探讨了本土文化背景下一些道德观念的发展与演进。
    
内容简介
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本辑收录的八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道德判断领域的*发展内容,介绍了该领域中新的研究范式,并探讨了本土文化背景下一些道德观念的发展与演进。   
作者简介
杨宜音,女,1955年12月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2010~2014)。《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1997年香港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2~2003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5年9~12月台湾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6年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心理学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心理学院访问学者,2007年10~12月挪威科技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在学术书刊中发表论文80余篇/章。主要研究领域:华人社会心理,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
目  录
道德判断与文化(卷首语)【李 原】/1
道德事件测量与CAD模型的验证【高文珺】/5
1993~2008年公众对公正关注的变化与群体事件的关系【李 原】/32
社会变迁适应性视角下的自我与孝道【杨宜音 胡琳丽 张曙光】/44
子女角色义务对冲突后亲子关系恢复之影响【许诗淇 张秀英】/65
文化与心理互构中的两种公私观探析
  ——一项有关社会转型期中国人公私观嬗变及其下的公私实践的预备性研究【张曙光】/88
共同道德生活的心态:个体道德行为和对他人道德容忍的考察【王俊秀】/117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的编制与维度的再验证【杨 莹 张梦圆 寇 彧】/135
社会正念及其与道德关系的研究【陈满琪】/151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165
   
前  言
道德判断与文化(卷首语)
李 原

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它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Haidt(2008)更是从一个综合视角概括了道德的地位和职能,他指出:道德系统是一个包括价值观、实践活动、习俗以及不断演进的心理机制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它们共同作用来规范或抑制人类的自私行为,使社会生活中的合作行为成为可能。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十辑 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