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然百科全书(全4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百科知识 > 青少年自然百科全书(全4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3412757
作者:徐宪江 著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内容简介

  《青少年自然百科全书(套装共4册)》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进化,物种的生存环境、分布及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内容,为青少年展现了一幅幅奇幻奥秘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让青少年在快乐的阅读中迈向自然知识的殿堂。

目  录
第一册
第一章 植物百科
第一节 植物概况
植物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布
植物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布
植物叶子能起到什么作用
植物也像动物一样有睡眠吗
植物的呼吸是怎样的
植物的药用价值
植物的化学武器
胎生的植物你见过吗
植物也有体温吗
植物能预测地震吗
你见过“流汗”的植物吗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俗话说,即“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这是一般规律,但如果没有少数“异想天开”的鱼想离开水并成功地离开了水的话,那这个世界就永远只是鱼的世界了。但是鱼要离开水必须要具备条件,即外界的生活环境和内部身体结构。在石炭纪时期陆地上植被茂盛,低地、沼泽中生长着大量的蕨类植物,其中树蕨茎干可达半米,高有15至25米,形成了全球性的第一个造煤时代。植物的大量生长,改变了陆地原始荒凉的面貌,在湖边河岸形成了气候潮湿带,同时稠密的树叶遮挡了阳光,减少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也为两栖类登陆后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提供了保护,还为它们准备了“粮食”。两栖类虽然优于鱼类,但还保留有很多的原始性,首先产卵仍然要在水中孵化,幼体出生后也要在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即便是成体也不能长期待在干燥无水的地方,不时地需要进水中湿润皮肤,而皮肤也只有在水中才能起呼吸作用,因此两栖类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陆生动物,而是陆生与水生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从身体结构上看,要想登陆就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支撑和呼吸。总鳍鱼的胸鳍、腹鳍有很厚的皮肉,好像一个短柄的船桨,鳍中有一块中轴骨骼,其余的小骨都依靠中轴骨与身体相连,这样鳍在转动时就能够改变方向,起到支撑身体并爬行的作用。由于需要经常运用,鳍这附肢便进化得最快,在身体其他部分还很原始的情况下,就能将身体支撑起来,离开水上岸活动了。总鳍鱼类已进化出了一对内鼻孔,这就是由外鼻孔通往口腔的开口,表明鼻孔与大腔已经串通好了。以后的陆生动物口上面都有这对内鼻孔,空气由外鼻孔进去,经过嗅囊和内鼻孔进入口腔,再由气管进入肺部。内鼻孔的存在说明总鳍鱼已有“肺”的构造,“肺”是由鱼鳔演化来的,在鱼类鳔只起平衡作用,而在进步的鱼类中它有了新的用场。但是肺的进化相对比其他各部位慢。当两栖类已经出现在水陆之间时,它的肺仍不能独立承担呼吸的重任,在幼年时水中呼吸时仍用鳃,成年后皮肤也帮助它呼吸。
  以上讲述了鱼能够上岸和陆上物质基础这两方面的条件,可什么原因使总鳍鱼上岸呢,难道真是它“异想天开”了?当然不是,上岸是外界环境造成的,也可以说是被逼迫的。地质历史上河流、湖泊总是在变化的,例如河流改道,故道就形成了湖;河流除了向湖内注水外还注入泥沙,最终将湖填满形成沼泽;湖边的蕨类植物质地疏松,死亡后往往会倒进湖泊腐烂,使水浊化,氧气不足。鳞亚目是两栖类的祖先,它们生活在淡水中,也就是河湖中。在这些不利因索下,骨鳞鱼为生存就需要把头探出水面,利用简单的肺呼吸新鲜空气,当湖泊成为沼泽无法栖身时,需要靠鳍的支撑爬行到另外的水塘中去,在水中食物缺乏时也要靠鳍爬上岸吃一些植物以活下去。由于不停地进行这种锻炼,终于发展成为能够自由上岸活动的动物,身体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青少年自然百科全书(全4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