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连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鬼话连篇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9505029
作者:程章灿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编辑推荐

◎ 本书卖点
    1. 文人说鬼,趣味横生。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中国的士大夫,向来号称以读书明理为旨归,自然也要禀承经典的训诲。但事实上,对于鬼怪神仙世界,他们并没有减少兴趣。当年苏东坡先生强人说鬼,也是对鬼故事中溢出的奇意妙趣情有独钟。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2. 漫谈口耳相传的民间传奇,于鬼趣中见世道人心。我们喜欢知道鬼的情状与生活,从文献、从风俗上各方面搜求,为的是可以了解一点平常不易知道的人情。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鬼里边的人,反过来说,则人间的鬼怪伎俩也值得注意,为的可以认识人里边的鬼。
    3. 闲雅的笔调,自然流畅的文风,休闲阅读佳品。作者语言亲切生动,娓娓道来,揭开鬼趣横生的世界,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

谈狐说鬼见人心阴晴
录异志怪探世道幽明

 
内容简介

《鬼话连篇》是一组谈鬼的随笔。
    中国人喜欢说鬼,也喜欢听说鬼,无论缙绅士大夫,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鲜有不道听途说,耳濡目染的。茶余饭后,瓜棚李架,民间多的是滋生鬼故事的土壤。怪怪奇奇,口耳相传,老百姓借此打发平淡的日子,添加人生的情趣,宣泄郁抑的心灵。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其中关于鬼的故事、闲谈不胜枚举,既有来自民间的传闻,源于异域的怪谈,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文人即景遣兴的杜撰,或者是深有寄托的创作。
    本书以闲雅的笔调漫谈与鬼有关的民间传奇、文学典籍,为读者揭开一个鬼趣横生的世界。

 

作者简介

程章灿,福建闽侯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1983),南京大学文学博士(1989)。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宾州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香港浸会大学和台湾“中央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南京历史文化、欧美汉学和中外文学文化交流。出版有《旧时燕:一座城市的传奇》《纸上尘:历史的表里》等专著十余种。

目  录
鬼话连篇 (代序)
鬼的形相
鬼样子
鬼的习性
如鬼饮酒
鬼的生老病死
鬼的变化
元气十六两
鬼的名目
旧时天气旧时衣
岂曰无衣
耳径通幽
井井有鬼
鬼的社会
前  言
鬼话连篇(代序)
随笔又叫笔记,这就是一组读书笔记。古人很喜欢写笔记,几乎无话不可谈:谈论诗的叫做诗话,谈论词的叫做词话,谈论赋的叫做赋话,谈论文的叫做文话,谈论四六的叫做四六话……照这个体例,谈论鬼的随笔,应该叫做“鬼话”。
笔记不好写。《许彦周诗话》中说,诗话要能够“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话不多,要求可不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知浅陋,不敢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的“鬼话”,只希望以笔代舌,如三五好友闲坐漫谈,与大家分享我读书中所体会到的种种趣味。
媒体评论

吾乡土语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当此中元不佳之节,因为有闰月的关系,立秋以后,顿觉凉爽。尤其晚上有时候电灯一灭,所感触的,只是萤光点点,虫声唧唧,真使人容易联想到“鬼间世”的境界。并且中元谈鬼,在心情与意境上虽然都很自然,但是所害怕的,就是自己须特别谨慎,万一不幸,遂会成为甚么“语谶”。所以在家乡时,每逢“鬼乱窜”的季节,总想作一篇“ 都城游记”,未敢轻易提笔,近来因常读笔记小说,又想起作这个题目——鬼文学与鬼音乐,但是一提笔,打心里就有些发怵,腻味。理由很简单,因为积极的求福,即不可得,则消极的免灾,总是应该。这回算是鼓起十二分勇气,不顾一切,谶就谶吧。
自来中国的鬼,大半与“秋”与“夜”有密切关系,好像秋与夜在时间空间上便是鬼的舞台世界。譬如在春天,“芍药开,牡丹放”,莺飞草长,这时候只准有仙(如花神之类)不许有鬼的。同时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不许可以鬼形出现,否则岂不是“白昼见鬼”,还成何世界。从这两个点很细微的规定,便可看出中国的文学,美学,哲学等的大道理,盖前者是在欣赏美术的气氛里,不能大杀风景;后者提对有诗意的事物,须要蕴蓄,幽默,不可过于暴露。于是鬼的人生与其活动,便只能在夜间,尤其是秋夜。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鬼样子
鬼是什么样子的?得从“头”说起。
清人袁枚在《子不语》卷二四中说,鬼是有头发的,有点像蜡烛,只是更软一些,也有些像黑牛皮,“刀斫火焚不坏”。认真起来,这哪里像是头发,不如说是头上蒙了一块软牛皮。头发如此,形象肯定不怎么美观。妙在它有自我保护的功能,鬼不必忧虑来自头顶的威胁,无需像人类那样费心去练“金钟罩”了。
鬼的脸皮特别厚,用两个手指弹扣,响声犹如破皮革,发出沉闷的笃笃声。这是始见于清人沈起凤《谐铎》卷三中的说法,颇得诙谐之妙,也不无讽世的意味。只是,听这种弹扣声,恐怕要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
鬼当然有眼睛。画龙点睛,画鬼挑眼。五代后蜀画师画钟馗像,画面上最大的看点,就是钟馗以手挑鬼眼。不过,究竟鬼眼如何,则众说纷纭。有人声称见过鬼眼,黑洞洞的,没有瞳子,这大约是从髑髅联想起来的,有点恐怖。有的记载,比如宋人洪迈《夷坚志》三志己卷四“杨五郎鬼”条,说鬼脸上有三只眼,呈三足鼎立的形状。恰巧此鬼也姓杨,不知道是否为二郎神杨戬的后人,所以有返祖遗传的体征。除了杨五郎,其他鬼都没有这副尊容。
鬼通常在夜里活动,鬼眼应该比人眼习惯黑暗,在漆黑的夜里更显炯炯有神。《新唐书?五行志》记载,晚唐咸通十四年(873),成都喧传闹鬼,有人说,鬼眼像灯焰一般,照射逼人。清人李庆辰《醉余志怪》卷三有“鬼眼”一条,与《新唐书》一脉相承。话说一天晚上,有人看见鬼贴着窗上的破孔向外窥视,“目光炯炯射入,朗如明镜”。也难怪,鬼需要在夜间出来活动,不具备这等好眼力,周遭伸手不见五指,想必很不方便。写鬼的人,对鬼还是蛮有同情心的。
鬼长于夜视,是在人意料之中的,至于其擅长透视人心,则颇为出人意外。据说鬼能够看见人的才学,洞见人的心理幽微,连做梦这样的潜意识活动,也逃不过鬼的眼睛。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中写道,有才学的人,睡着之后,平日里读过的书,记诵的文句,便如彩云一般,突破百窍,蒸腾而上,“缥缈缤纷,烂如锦绣”,才学最厉害的,其光辉能“上烛霄汉,与日月争辉”,次一等的也有几丈高的光芒,再次一等的则只有几尺,最差的也“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牖”。可惜的是,这样的光芒,“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鬼还能窥探人的内心,纪昀似乎特别爱谈这个话题。他一再提到:“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人心一动,鬼神知之”。《阅微草堂笔记》卷三又说,人做梦的时候,梦里的那些人物及情事,言谈举止,一颦一笑,“百态毕露”,就像放电影,一幕幕展现于阳气之中,那些人物像小人书上画的那样,只有一二寸大小。只有鬼神能看到人的梦境,至于狐狸,再怎么修炼通灵,看到的也只是默片,是没有声音的。有一位王半仙,做梦到某名妓家中风流快活,不巧被他的狐友看见了,好不尴尬。尽管狐狸没有听到他梦里说了些什么,他还是悚然而惊,无限感叹地说:“鬼神鉴察,乃及于梦寐之中。”照这么说,鬼不仅适合当“猎头”,到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行业纵横驰骋,还可以兼一份差,做人类的思想纠察。

 鬼话连篇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