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毛泽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重新认识毛泽东

  • 版 次:1
  • 页 数:430
  • 字 数:525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6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4049459
作者:王立胜 著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王立胜,1963年生,山东莒南县人。法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邓小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临沂师范学院政史系,1991年山东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到
目  录
总序

前言
导论 关于毛泽东再认识的几点思考
 一、毛泽东再认识的历史认识论根据
 二、毛泽东再认识的确切含义
 三、毛泽东再认识的丰富内容
 四、毛泽东再认识的基本原则
 五、毛泽东再认识与毛泽东学的发展
卷一 新维度:毛泽东哲学再认识
 第一章 毛泽东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卷一 新维度:毛泽东哲学再认识
  第一章 毛泽东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应用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理论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独具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应用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深入研究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总结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在欧洲,当把它用于指导全世界不同国家的革命实践时,是否需要民族化呢?这是大有歧义的。时至今日,国外仍有人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认为这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民族主义的。然而,铁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也能够中国化,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就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尽管在其早期,人们尚未明确提出“中国化”的概念,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真正的共产党人已经走上了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探索之路。在30年代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运动中,有人提到过“中国化”问题,但主要是指“语言要中国化”,1938年4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也曾提出过“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问题。但从现在所掌握的文字资料看,真正从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化”作出系统、科学说明的是毛泽东。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基于建党17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郑重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并强调说,这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次全会上,张闻天在报告中也表达了与毛泽东相同的观点,并着重说明了“要使组织工作中国化”的问题。这次会议以决议的形式号召全党要“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这表明,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上,在30年代末已经超越了经验性的认识,升华凝结成指导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原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自此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沿着更加自觉、趋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书摘插画
插图

 重新认识毛泽东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