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

  • 版 次:1
  • 页 数:274
  • 字 数:333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5058158
作者:陈占彪 著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内容简介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框架经过了从进化论、阶级观、政治标准、反帝反封建思想框架、理想的现代化和反思的现代性等多种研究框架的错综衍变。以此为出发点.对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学主体性问题、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说以及文学现代性等若干重大问题,对“20世纪中国文学”论和“重写文学史”观等若干重要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的“当代形态论”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国化”等若干重要现代批评理论思路.进行了整体性的学术反思与重构,这对深入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适用于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包括从事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也可供普通高等院校人文学院、系的老师和研究生作为参考用书。
目  录
1 导论:学术转型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1 何谓学术转型
1.2 学术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关系
1.3 从传统学术到现代学术
1.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
2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若干问题
 2.1 新时期文学主体性问题的学术考察
2.1.1 缘起:“文学主体性”大讨论的思想背景与争论焦点
2.1.2 本质:个体主体性与群体主体性之争
2.1.3 辨析:从动物性、人性到主体性的哲学追问
2.2 重估“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说
2.2.1 由“双重变奏”与“失落与回归”引起的一场思想争论
2.2.2 有关“双重变奏”说的几种批评意见及其主要逻辑缺陷
2.2.3 关于“双重变奏”说的思想局限与理论重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 导论:学术转型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学术传统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最早的“概论体”学术史之作如《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和《韩非子•显学》等的创构,到清末民初乃至1930年代以“学案体”为主的学术史之作如余炳文的《儒史略》、黄嗣东的《道学渊源录》、唐晏的《两汉三国学案》、徐世昌的《清儒学案》等的终结,其间经历了一千六七百年的学术历程。纵观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之千年运演流变,“其发展变化可以概括为:兴起于战国后期社会变革之际,形成于汉代儒学独尊之时,发展于宋明理学一统之世,全盛于清代两次经世致用思潮高涨之间,衰落于清末民初学术文化新旧转型之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既收获了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等这种传统的以学案体为主的集大成的经典之作,也产生了如梁启超所撰的《前清一代思想界之蜕变》(即《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钱穆分别撰写的同名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这种近代以章节体为主的开创新风气的鸿篇巨制。
在某种程度上,学术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反映,我国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正是中国在发生“三千年末有之变局”的条件下实现的。所以,每当整个社会发生剧烈转型的时候,就会有学者站在学术流变的河床上,对其加以清理、疏浚,使其学脉不断、学理通畅;每当某个学科的学术发展陷入有序的滞胀和无序的困顿时,也会有学者站在该学科的前沿反思,加以批判和总结,从而使该学科学术研究循序渐进、健康发展。
  ……

 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