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临床多学科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妇产科学 > 子宫内膜癌临床多学科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铜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8199581
  • 丛书名:临床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丛书
作者:于爱军 吴梅娟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内容简介
《子宫内膜癌临床多学科综合诊断及鉴别诊断》分册为“临床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丛书”的一种,主要以子宫内膜癌为纲综述*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成果,介绍相关子宫内膜癌的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技巧,运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诊断技术,贯彻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路径,体现当今临床强调的规范化和循证医学的理念。以期为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和科研、教学人员,以及基层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参考使用,*限度地发挥医学诊断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于广大肿瘤患者。
作者简介
1991年大学本科毕业至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从事妇科肿瘤临床工作20余年,2007年晋升主任医师,2008年获得浙江大学硕士学位。现担任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医疗组组长,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更年期保健学组委员,浙江省围绝经期保健质量控制中心组的临床组(西医)的主要成员。
目  录

目录

第一章 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和解剖学              1
第二章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和相关危险因素     18
第三章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                 57
第四章 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与预防                  71
第五章 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97
第六章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                 126
第七章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144
第八章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167
第九章 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诊断与鉴别诊断     231
第十章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症状学与鉴别诊断     259
第十一章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路径         265
第十二章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289
第十三章 子宫内膜癌复发和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02
第十四章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与随诊             329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和解剖学

第一节 子宫的生理功能和解剖
子宫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位于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邻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连接输卵管和卵巢(图1-1-1)。当膀胱空虚时,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子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稍上方。
成年人的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子宫上部较宽称为子宫体;子宫体顶部称为子宫底;子宫底两侧称为子宫角。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子宫颈。子宫体与子宫颈之比随年龄和卵巢功能而异,青春期前为1∶2,育龄期妇女为2∶1,绝经后期为1∶1。
子宫腔呈上宽狭窄的倒三角形,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接子宫颈管。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非孕时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3.0cm,其下端称为子宫颈外口,通向阴道。子宫颈以阴道为界,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占子宫颈的2/3,两侧与子宫主韧带相连,称为子宫颈阴道上部;下部占子宫颈的1/3,伸入阴道内,称为子宫颈阴道部。
一、子宫的解剖结构
(一)子宫体
子宫体壁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3层。
1. 子宫内膜层
子宫内膜衬于子宫腔表面,无内膜下层组织,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3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为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脱落,即为月经。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正常子宫内膜在月经期后最薄,其管形腺体相互分开,在下次月经之前,内膜又迅速增厚,其厚度可以波动在0.5mm至3~5mm之间。目前认为Ⅰ型子宫内膜癌,即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是在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由子宫内膜增生、癌变而来。

 子宫内膜癌临床多学科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