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自作自受,如影随形,净空大法师讲因果报应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太上感应篇:自作自受,如影随形,净空大法师讲因果报应

  • 版 次:1
  • 页 数:412
  • 字 数:360000
  • 印刷时间:2010年0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2000339
作者:释净空 著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编辑推荐
中国*古老的劝善书,通过它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析辨善恶之源。乃处世、修身、明德、进业之宝典。《太上感应篇 》源自《道藏》,在中国千余年来,无论在帝王宗室,还是卿相大臣,以及文人仕子乃至普通百姓当中都有广泛的影响。  
内容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主持与圣严、星云等合称“当代四大名僧”——净空法师详述中国第一因果书,警示“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遵循千年万世为人之根基,永获生命之吉庆安宁。
作者简介
净空法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净空老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一九四九年
目  录
前言
《太上感应篇》原文
释题
释文
【太上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太上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此四句是全文的总纲领,向下皆是此四句的详细说明而已。前面两句是主旨,后面两句是比喻。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若能参透此两句之意境,自然趋吉避凶,成圣成贤,作佛作祖。
祸福从何而来?自作自受,这是感应的根本原理。佛法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悟是能召,苦乐是所召;智乐是福,迷苦是祸。这是本篇主要的宗旨。我们要想祈福避祸,一味地向外求佛菩萨、求神明保佑,赦免我们的罪过,这种做法是迷信,与感应之理不相契合。
自己修善,就得福;自己造恶,不能回头,就得祸。所以,大乘经讲“佛不度众生”,众生如何得度?众生是自悟、自修、自度,这岂不是“惟人自召”?堕落三途、地狱,也是自己造作恶业招来的恶报。佛菩萨虽然慈悲,但也不能给我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我们受一些罪,或免除一点罪。佛菩萨只是将福罪的事实真相与道理晓谕清楚,让我们觉悟,不再造恶业,祸就远离;努力行善,福就现前,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教诲,也是说明感应道交的原理。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就是心电感应。心是真的,电是比喻心念的波动,比喻总不能比喻到恰到好处,只能比喻仿佛。在世间物理的现象,电的速度很快,可以接近光速。而心感应的速度,比光、电不知道要快多少倍,简直不能比。光波的速度,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心念的速度,念头才生就遍虚空法界。
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与此地讲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一个意思。“方寸”就是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就感得吉凶祸福,小的果报称为“吉凶”,大的果报称为“祸福”。佛说,吉凶、祸福皆由心造;又说,罪福苦乐都是“身语意”三业的造作所招感的果报。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这个道理,随顺自己的烦恼、妄想,必定招感凶祸。
佛经上说,若我们的妄想念头,随顺嗔恚、嫉妒、邪淫,地狱的现象就会现前。随顺悭贪,贪而无厌,合不得布施自己拥有的,造的是饿鬼业,鬼道境界就现前。随顺愚痴,愚痴就是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甚至于善恶、利害都颠倒,愚痴造畜生业。所以,贪嗔痴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冷静观察,广大群众谁没有贪嗔痴?不但有,贪嗔痴还不断地在增长。贪嗔痴的念头、行为增长,就是令三恶道快速形成,即使尚未堕入恶道,恐怕现前社会就变成地狱、饿鬼、畜生。
有些觉悟的志士仁人想挽救社会,印光大师给我们莫大的启示,告诉我们:救急难,儒家的道理来不及了,佛家的大道理也来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与《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救苦救难。一切恶业当中,杀业、淫业最重,所以《安士全书》用特别的篇幅来说明,这两种是凶祸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运,在万善当中,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安士全书》之末后“西归直指”,劝导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书摘插画
插图

 太上感应篇:自作自受,如影随形,净空大法师讲因果报应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