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拥有孩子18年(父母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所谓成功不是状元,不是名校,而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蒋佩荣、王金战、孙云晓等联袂诚意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 我们只拥有孩子18年(父母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所谓成功不是状元,不是名校,而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蒋佩荣、王金战、孙云晓等联袂诚意推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22908717
作者:吴恒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有这样一个出身普通家庭、资质平平的孩子,他爱读课外书,爱下棋,爱养宠物……他不搞题海战术,不上辅导班和兴趣班,甚至从不熬夜学习,不爱记笔记…… 但就是这个孩子,中考张家港市**,2009年高考江苏省状元,生活中忠厚待人,孝亲感恩,自信自立,后劲十足。 本书正是关于这个名叫吴敌的孩子如何成长的家长手记。身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父亲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用心血浇灌孩子的过程。 书中看不到有关家庭教育的套话、空话,也没有千篇一律的道理和口号,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爸爸奏响的“贝多芬”计划,妈妈筑起的心灵“防火墙”,还有孩子眼中母亲手上的老茧和奶奶村口张望的身影……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在广袤的田野、拥挤的城市、静默的深巷,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书中每一处都盛放着可以共享的经验和反思。 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我也经常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我读过不下数十种亲子教育类图书,但唯有这一部书稿给我一份格外的踏实和坚定:参照书中的观念和方法培养孩子,他不一定能考状元,不一定能上北大清华,但他一定是独立而优秀的,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也完全可以预期! 
内容简介
他资质平平,家境普通,不挤重点名校; 他不搞题海战术,不上补习班; 还是他,中考全市第一,高考勇夺江苏省理科状元 当上状元是偶然的,但是状元的背后必然有着家教的分量 所谓成功,不是状元、名校, 而是孩子能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爱孩子是需要智慧的! 如何把握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幼儿及小学生家长请注意以下要点: ① 带孩子是父母的天职,隔代教养不足取; ② 对孩子有信心是家长的责任; ③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④ 大量阅读成就孩子的一生; ⑤ 不以“完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⑥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 中学的家长请重点阅读以下章节: ① 给孩子的学习减压是家长的必修课; ② 家长“狠心”又何妨; ③ 让孩子在作文中进行自我教育; ④ 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的波动; ⑤ “状元”的学习方法; ⑥ 自主招生巧应对; …… 数百家媒体聚焦报道,上千名家长登门求教 一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教子秘籍
作者简介
吴恒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张家港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张家港市中学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教育参考》、《江苏教育研究》、《中小学管理》、《教学与管理》、《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江苏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40余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文章)1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20余篇论文分获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教科院“师陶杯”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等奖项。主持、参与苏州市级以上教科课题7项;编著、主编、参编书稿11部。另有30余篇(首)诗文散见于各地报刊。
目  录
自序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
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带孩子是家长的天职
亲子教育VS隔代教育
“真正的教师”是老妈
我与孩子共成长
第二章 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为孩子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贝多芬计划”
说说我们家的“网事”
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1+1 2
筑起心灵的“防火墙”
媒体评论
我从不轻易推荐图书,因为真正优秀的家庭教育图书实在不多,但我可以肯定这是其中的一本。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成功家长,这三个角色缺少其中一个都无法成就这本书,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认真读一读。 ——“超级教师”王金战 这本书值得赠予它最好的赞美。这位父亲写的每一个字都装满了他对孩子的爱。爱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接纳不等于对孩子没有任何期待,问题是期待放在哪里?愿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在父母的支持下追求自己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荣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家教图书中优秀的一本。父母无为乃大为,这是现代家庭教育最耐人寻味的秘诀,也是《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一书给人最独特的启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 这是一本我所读过的家教类书籍中最深刻、最实在而又最通俗的一本。我收到书稿后是一口气看完的,甚至还做了重要内容的勾画与批注,本书作者作为教育专家和一位父亲,令人钦佩。很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希望你不要错过。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蚌珠 这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作者朴实无华的文风,轻柔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家成就一位“最牛”高考状元的成长脉络。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和谐幸福的家,一个积极向上永不停步的父亲,一位勤劳、善良、柔美的母亲,用他们的爱、身体力行示范着教育的真谛——“不干扰”是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专家蒋惠芳 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而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正如本书作者所言,“不一定要考状元,不一定要上名校,而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但愿这本书能给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带来必要的思考:如何用智慧和冷静去帮助孩子,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睿智、心理健康又充满责任感的真正的社会栋梁。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毅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丰子恺曾说:“父亲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亲对孩子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做父亲的,都想把自己的儿女教育好。但在怎么教上,各人的看法和做法不尽一致。我以为,父亲教育子女,不在于对孩子苦口婆心,说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身体力行,做出样子给孩子看。身教胜于言教,父亲的积极进取与正直为人,是感召子女的最好教材。 我不敢自诩一直努力,从未懈怠过,但如果说在吴敌18年来的人生历程中,我们父子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还是比较贴切的。床头有书,在我们家是几十年不变的一道风景。上街逛的是书店,买得最多的是书籍,在我,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吴敌小时候,家中一只简陋的书橱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每晚,我和吴敌是“英雄所见略同”,我看书,他翻书(因为不识字,只能翻看卡通画)。父子相伴,不亦乐乎。 多年以后,读苏霍姆林斯基,为自己爱读书带给吴敌的影响感到庆幸,他说:“我们认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儿童也就会热爱它们。”通过20年的观察、记录与分析,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劳动者,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可见,家长爱读书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1997年,吴敌读小学一年级,我以34岁的“高龄”参加了省教育学院的中文专业本科(函授)学习。此后的三年里,我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备课、看书,自我“充电”的时间比以前更多。那期间,吴敌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个时期能不能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对他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我虽抽不出多少时间对他的学习进行指点, 但我工作之余的投入学习,营造了较强的家庭“学习场”,无形中对吴敌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果然,他在学习上很快进入角色,表现可圈可点,并始终保持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发展势头。我呢,也顺利地取得了本科文凭,先后被评为市中学语文教学能手、市中学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

 我们只拥有孩子18年(父母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所谓成功不是状元,不是名校,而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蒋佩荣、王金战、孙云晓等联袂诚意推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