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商鞅--成事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真商鞅--成事之道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254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9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0409493
作者:程步 著出版社:昆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编辑推荐
  重塑大国形象,须从商鞅、秦始皇开始,还商鞅、秦始皇一个公正的评价,中国的国家形象才能在当今世界得到实事求是的公道。 
内容简介
《真商鞅》是程步”求真”系列丛书的新作,是作者继《真秦始皇》之后又一部战国人物力作。从时间脉络上讲,《真商鞅》是《真秦始皇》的前传,秦国所以能强大,秦始皇所以能统一中国,皆得益于商鞅变法的成功。
  天下万事,变法最难。
 第一难,百分之十掌握权力的人拼死反对变革,不幸的是,变革的所有措施都要靠他们来推行实施。第二难,百分之八十的人不愿意变革。千百年形成的规矩一时改变,谈何容易?第三难,百分之十想要变革的人不知分寸,难以驾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许多变革,不是失败,便是演变成血腥战乱的原因所在。
然而,有一个人却成功了,他就是商鞅!本书以“程步读史原则”为手术刀,剔除司马迁的文学创作,探寻商鞅成功的秘密。放眼大处,国家大事有借鉴作用;着手身边,一个衰落企业的起死回生,一项企划案的顺利实施,一次人生低谷的绝地反击,都能有所启发。
目  录
前言 寻找成事的奥秘
第一章 赴秦——挑选事业平台
 一 好死不如赖活的卫国
 二 大势反转的楚国
 三 背道而驰的齐国
 四 进退两宜,商鞅赴魏
第二章 说公——选择事业靠山
 一 秦孝公和秦国,光绪帝和清帝国
(1)秦孝公的秦国岌岌可危
(2)光绪帝之前的清帝国屡战屡败
 二 商鞅和康有为不同的进身之道
(1)商鞅更接近管理层,康有为不过是一腔热血
(2)商鞅有成熟的想法,康有为不过是头脑发热
 三 秦孝公反复切磋,光绪帝一头雾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赴秦——挑选事业平台
商鞅是卫国的王室公子,生活在公元前360年前后的周朝,比秦始皇年长约120岁。
商鞅本姓公孙,他的祖先姓姬,因为是卫国的公子,因此,卫鞅、公孙鞅、姬鞅指的都是一个人,而最常用的名字是商鞅。古人以封地为姓,以显身份。商鞅后来帮助秦国的国君秦孝公变法成功,被封侯于商地,后人便尊称他为商鞅。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小时候就喜好“刑名之学”。这至少说明商鞅从小不是一个贪图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而是爱学习,对法学尤感兴趣。一个人有没有上进心,想不想干一番事业,这很重要。没有这个,一切免谈。
商鞅想干一番事业,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就钻研“刑名之学”。但是商鞅虽为卫国的公子,却不是正宫长子,因此,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要想把自己所学的“刑名之学”运用到实践中去,商鞅就面临着一个选择了:是就近游说卫国的国君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还是离家出走上外地图谋发展?
  商鞅选择了离家出走。
 商鞅先去了魏国,后来又去了秦国。
 魏国比卫国大,秦国又比魏国大。受司马迁说商鞅“刻薄”“少恩”的影响,不喜欢商鞅的人就批评他不爱国,见异思迁,总想着攀高枝,是一个善于钻营的小人。
这种批评显然有失公允。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虽然你死我活不断厮杀,但是追根溯源,都是一家人,不是血亲就有姻亲。那个时代无数著名人士,效力的都不是自己的诸侯国。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王室,自己却在鲁国做大司寇;孙子是齐国人,却帮助吴王阖闾训练军队,司马迁说他后来威震齐国;孟子是邹国人,却跑到魏国希望谋得官职;苟子是赵国人,却长年在齐国和楚国为宫讲学。所以,狭隘的爱国主义在这儿不适合。
不过商鞅几度跳槽却揭示出了一个道理:选择什么样的事业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才能,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想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有限的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获得最大的成果,必须选择好事业平台。
  ……

 真商鞅--成事之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