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年鉴(2003-2006)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中国社会学年鉴(2003-2006)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00686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编辑推荐
本书设“学术综述”、“论著论文题录”“社会学界重大活动”“社会学大事记”“社会学界重大课题介绍”“社会学博士点情况介绍”“全国社会学机构目录”等栏目。书中以学术借鉴价值高、导读性强、信息密集、资料浓缩为原则,突出学术精品意识;以准确反映中国社会学研究动态与现状,展示社会学优秀科研成果,介绍社会学机构,记录社会学重要事件,不断推出社会学学术精品和新人为主要内容。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学年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学专业文献书刊,创办于l989年,至今已出版5卷。近年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使社会学的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社会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学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学事业的发展,扩大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社会学年鉴》自第5卷起扩版为16开。为保证学术性、权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邀请资深社会学者组成《中国社会学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社会学年鉴》(2003~2006)仍延续新版的体例,设“学术综述”(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分学科综述,热点、难点及前沿进展综述)、“论著论文题录”(此间出版或发表的主要社会学著作与论文题录)、“社会学界重大活动”(中国社会学重大事件)、“社会学大事记”(学界学术交流活动及机构变化等)、 “社会学界重大课题介绍”(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社会学部分]等)、“社会学博士点情况介绍”、“全国社会学机构目录”(社会科学院系统、社会学教学机构、学会机构)等栏目。《中国社会学年鉴》(2003~2006)全面反映中国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动态,重点展示社会学优秀科研成果,忠实记录社会学重要事件,完整搜集社会学机构名录,学术性强,信息密集,资料翔实,是社会学研究机构、教学机构、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各类社会组织的专业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实际工作者必备的社会学权威参考资料书。
目  录
一 学术综述
 社会理论学科发展报告 张旅平
 社会学方法研究综述 陈婴婴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机制研究 仇立平
 革命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 卢晖临
 社区建设研究综述 肖 瑛
 中国组织社会学研究状况述评 王水雄
 法社会学研究(民间法、习俗) 张佩国
 国内消费社会学研究回顾 王 宁
 成长中的中国环境社会学 洪大用
 社会学中的性别研究综述 吴小英
 国内家庭婚姻研究 唐 灿
 青少年研究综述——转型中的焦点问题 郑丹娘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研究综述 杨 团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社会理论学科发展报告
张旅平
  社会学的产生是与传统社会的解体和现代社会的形成分不开的。因此,现代性或现代文明的问题始终是社会理论关注的重点。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社会理论越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非西方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的现代性问题,其中主要是关注现代性或者说现代文明传播到东方以后引起的变异问题。这大体包括“多元的现代性”问题、对韦伯有关理论的再认识以及文化的冲突与共生问题。
一多元的现代性:对非西方现代性的再认识
  现代性首先产生于西方。作为社会理论的一个分析范畴,它是指源于欧洲罗马法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后臻于成型的社会变迁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社会理论界的讨论和争论持续不断。为了便于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有必要简略回顾社会理论有关基本共识。
首先,现代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动态过程。现代性首先发端于西欧,然后向北美等世界其他地区扩散,直至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其在某些地区,如欧美,已逐渐趋于成熟并“定形化”(crystallization,或译结晶化)(Eisenstadt,2001),也就是说,从社会一文化进化的角度看,现代文明在这些地区正进入发展的相对“高台区”(文化在自我发展的单线脉络上趋于阶段性的尽头,“历史的终结”论是这种趋势的一种反映);而在另一些地区(非西方)现代文明则处在变迁一形成或加速变迁一形成阶段。这两个阶段存在共性,也有重大区别。
其次,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文明,而且是一种新型文明,它虽然滥觞于以往的社会历史,从传统社会演变而来,但又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文明是史无前例的。其独特性凸显出现代性文明与以往社会文明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现代性与以往社会虽有联系,但更侧重历史的非连续性。异质性远大于同质性,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社会理论家吉登斯把现代性看做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断裂”现象的根本所在。
……

 中国社会学年鉴(2003-2006)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