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名人传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0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2508866
作者:【法】罗曼.罗兰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编辑推荐

罗曼•罗兰说:“我绝不去树立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英雄。我憎恨那种卑怯的理想主义,它把目光从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脆弱中移开。必须去对太相信令人失望的豪言壮语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出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且去爱它。”于是,在他为三位伟大艺术家所作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是怎样将一生都凝聚在他的一句箴言中——“用苦痛换来欢乐”;米开朗琪罗作为一个意志并不坚强的人,是如何完成他的艺术使命,并背着生命的重担坚持到了*后;而托尔斯泰在以身殉道的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犹豫、挣扎和痛苦。“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探询他们的作品和声音,就在他们的眼睛里,他们的行述里,就会看到生命在患难中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内容简介
   《名人传》是20世纪初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作三位伟人传记的合集,三者分别是作于1902年的《贝多芬传》、1905年的《米开朗基罗传》和1911年的《托尔斯泰传》。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星辰。罗曼•罗兰以这三个伟大人物的精神冲突与痛苦为骨架,为他们的灵魂留下光影分明的传神素描。通过传记我们得以看到这些星辰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他们的作品和成就,更是因为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和力量与人生的苦难、精神的痛苦做着不休的斗争,而人生的真谛与甘美的果实,正是孕育自这与人生永远同在的搏斗之中。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
法国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和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他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1915年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陈筱卿
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翻译出版法国18、19世纪名家名著多部,译文达六百余万字。

 

目  录
001 贝多芬传
序言— 003
贝多芬传— 006
贝多芬的遗嘱— 041
书信集— 046
思想集— 062

067 米开朗琪罗传
序言— 069
序篇— 073
上篇 :斗争— 086
下篇 :舍弃— 138

前  言
在我写我这本短小的《贝多芬传》的时候(那是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事),我并未想搞音乐学方面的事。那是1902 年。我经历着一个苦难的时期,满是毁灭与更新的雷雨。我逃离了巴黎。
我在我童年伙伴的身边,也就是曾在人生战斗中不止一次支持过我的那个人—贝多芬—的身边,暂避了十天。我来到他在波恩的家中。我在那里又发现了他的影子及他的老友们,也就是说我在科布伦兹从其孙子身上又见到了韦格勒夫妇。在美因兹,我听了由魏恩加特纳指挥的他的交响乐演奏会。随后我又与他单独在一起,在多雾的莱茵河畔,在潮湿的四月那灰暗的日子里,我倾诉着心曲,完全被他的痛苦、他的勇气、他的欢乐、他的弗洛伊德感染。我跪下,又被他那有力的大手扶起,他为我的新生儿《约翰·克利斯朵夫》洗礼。在他的祝福下,我又踏上回巴黎的路,信心倍增,与人生重新缔约,并向神明唱着痊愈病人的感谢曲—那支感谢曲就是这本短小的书。它先由《巴黎杂志》发表,后又由佩居伊再版。我未曾想到过这本书会从一个狭小的友人圈里传出来。不过,“人各有命……”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801 年,他激情的对象好像是朱丽埃塔·居奇亚迪,他把他那著名的名为《月光奏鸣曲》的佳作(第二十七号之二,1802 年)题献给了她。他在寄给韦格勒的信件中写道:“我现在以一种更温馨的方式在生活,并且与人接触得也多了……这一变化是一位亲爱的姑娘的魅力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我两年来所拥有的初次幸福时光。”他为此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这段爱情使他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残疾之苦,以及使他陷入不可能娶这个他所爱的女子的艰难之境况。再者,朱丽埃塔风骚,稚气,自私;她使贝多芬很痛苦,而且,1803 年 11 月,她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这类激情摧残心灵;而像贝多芬那样,在心灵已经被病魔弄得脆弱了的时候,这种情绪有可能把心灵给毁灭了。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似乎要一蹶不振的时刻。他经历了一场绝望的危机,他的一封信使我们了解了这一点,那是他那时写给两个弟弟卡尔和约翰的遗嘱,上面注明“待我死后方可拆阅并执行”。这是反抗的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呐喊。听见这种呐喊不能不让人悲从中来。他几近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只是他那不屈的道德情操阻止了他。他痊愈的最后希望破灭了。“甚至曾一直支撑着我的那崇高的勇气也消失了。噢,主啊,向我显示一天,仅仅一天的真正欢乐吧!我已那么久没有听到那欢乐那深邃的声音了!什么时候,啊!我的上帝,什么时候我再能见到它啊?……永远也见不到?—不,这太残忍了!”
这是一种垂死的悲鸣;不过,贝多芬又活了二十五年。他那坚强的性格不可能屈服于挫折。“我的体力随着智力的发展比以往更加的增强……我的青春—是的,我感觉到它了—才刚刚开始。我每天都在接近我一直窥见而又无法确定的目标……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病魔,我将拥抱世界!……没有任何歇息!除了睡眠,我不知什么是休息;可我挺不幸的,不得不比以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只要我能从我的病魔中解脱出来一半,那就睡吧!……不,我将忍受不了病痛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啊!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的美妙啊!”
这爱情、这痛楚、这意志、这颓丧和傲岸的交替、这些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 1802 年所写的伟大作品之中:附有《葬礼进行曲》的《奏鸣曲》(作品第二十六号);称作《月光曲》的《幻想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七号之二);(作品第三十一号之二的奏鸣曲),包括仿佛一场雄伟而哀婉的独自戏剧化的吟诵;题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号);《克勒策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七号);根据格莱尔的词编制的六支英勇悲壮的宗教曲(作品第四十八号)。1803 年的《第二交响曲》更多反映的是他年少时的爱情:可以感觉得到,他的意志占了上风。一种无法抗御之力把他那阴郁的思想一扫而光。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无法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书摘插画
插图

 名人传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