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布门限与成藏区带预测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分布门限与成藏区带预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3月3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430045
  • 丛书名:中国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丛书
作者:庞雄奇,夏庆龙,林畅松,姜福杰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编辑推荐
《油气分布门限与成藏区带预测》既适合油田生产、研究人员阅读,以指导油田的勘探实践,也可作为石油大专院校的教学参考书,特别是从事油气资源评价、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师生阅读。 
内容简介
《油气分布门限与成藏区带预测》提出了烃源灶(S)、地质相(D)、区域盖层(C)、古隆起(M)、断裂带(F)及低势区(P)六大功能要素,并予以定量表征,阐明了各自控油气藏分布的边界范围和概率模式。功能要素组合模式中的四个要素是各类油气藏形成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而且这些要素是可以客观描述并能定量表征的。四个要素在平面上叠加复合,在垂向上有序组合,在地史时期内有效联合,则控制了有利的成藏区带。即:CDMS组合控制着构造类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CDPS组合控制着岩性类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CSMF组合控制着潜山类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结合多个盆地给出了该理论模式具体的应用实例。
目  录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序三
丛书前言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开展油气分布门限研究的由来1
第二节油气分布门限的基本概念2
第三节分布门限控油气作用简介6
第四节分布门限控油气作用的研究意义7
第五节分布门限控油气作用研究的基本内容8
第六节分布门限控油气作用研究的技术手段10
第七节分布门限控油气作用研究特色与主要成果14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绪论
《油气分布门限与成藏区带预测》是地质门限控藏研究的核心成果之一,相关成果还包括《油气运聚门限与资源潜力评价》和《油气富集门限与勘探目标优选》,它们都是从地质门限控油气作用的临界条件出发揭示和阐明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与方法技术支撑。这三方面内容分别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相互关联比照。
第一节开展油气分布门限研究的由来
开展油气分布门限研究的根本原因是已有的油气地质理论在指导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勘探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挑战,它们需要完善和发展,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油气藏在沉积盆地中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
世界上油气的分布是不均一的,有的地区分布多,有的地区分布少。几乎95%以上的油气储量和产量都来自几个重要的含油气区,包括中东、西西伯利亚、墨西哥湾等。世界上已发现的沉积盆地有几百个,但目前真正获得具有工业产能的含油气盆地不到一百个。在这些含油气盆地中,95%以上的储量又集中分布在数量不足1%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中。这些说明,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藏分布是高度不均一的,它是由地球演化过程中复杂地质条件决定的,也是油气生、排、运、聚、散等自身内在规律的作用结果,揭示这种内在规律对加快油气勘探和提高油气勘探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油气藏在沉积盆地中的分布显示出非线性特征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含油气沉积盆地中油气藏不断被发现,其分布的内在规律正逐步显露出来。油气来自沉积盆地中的沉积有机母质已被国内外学者(Tissot and Welte,1978;Hunt,1979)所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源控油气成藏理论(胡朝元,1982)。苏联学者(Ronov,1958)通过研究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分布特征发现,源岩内生烃母质TOC(总有机碳含量)低于0.5%的地区不能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法国学者和德国学者联合研究(Tissot and Welte,1978)发现,沉积地层内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Ro,%)只有在超过了0.5%之后才能生成大量的油气;中国学者戴金星院士(1985)和张一伟教授(2003)发现沉积盆地源岩层生气强度低于20×108m3/km2的运聚单元内找不到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庞雄奇等(2000a)统计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藏分布特征后认为95%以上的油气藏(个数或储量)都分布于烃源灶及其周边,或在两倍于源岩排烃强度半径的范围内。所有这些说明,实际地质条件下的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关键地质要素的控制,在这些要素的控制下,它们分布在确定的边界、范围之内,显现出非线性变化特征。
三、多要素联合作用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油气分布门限与成藏区带预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