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微观到宏观,饮食串起了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抽象的文化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微观到宏观,饮食串起了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抽象的文化网络)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564046
  • 丛书名:梁文道系列
作者:梁文道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1、被盗版追逼着,被读者催问着,梁文道“味道三书”终于在期盼中姗姗来迟。《味觉现象》《人民公社》《**宗罪》,远比《味觉现象学》有味得多!
  2、本书似乎是作为著名时评人、节目主持人的梁文道又一次“转型”,其实是他作为“文化美食家”在内地的“被逼迫展示”——梁文道好久没有正式出书了。他自谦“其实这三卷小书本来就不该出版”,但是我们且听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吧。
  3、有朋友说梁文道这批文章是历史、经济、政治、哲学、散文甚至人类学札记,总之不是饮食;他说得对,作者写的不是饮食,但是其笔触固执地围绕着饮食,分析饮食就是分解人类*日常*体己的经验,再从中抽出一丝又一丝的线,再把它们还原成更大的一张网,从*微观到*宏观,饮食串起了*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抽象的文化网络。或许,这是作者所谓的“味觉现象”了。

 
内容简介

  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
  想象一下烟花,特别是蔡国强那些爆炸艺术。当你目瞪口呆地看着它们在半空绽放的同时,可曾意会得到那是一个消失中的艺术?我们总是把毁灭与创造视为相反的过桯,又总是把艺术和创造联系起来,觉得艺术*不是毁掉什么,而是在创造一些东西。可爆炸难道不是一种终极的毁坏吗?烟花难道不就是一连串的破坏与消亡吗?我们欣赏烟花,其实就是在欣赏损毁的壮美。
  同样的,饮食也是如此。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
  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作者简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主要著作有《常识》、《我执》。

目  录
自 序 行外人的忏悔
第一辑 世间的滋味
荔枝
榴莲
水果该怎么吃
凉果
白松露的神话
人参
象鼻
葵的消失
在北京吃面
火锅
羊肉串
涮羊肉的品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从艺术评论到时事评论,再到现在这堆饮食文字,这二十多年以来,仿佛不论我写些什么,只要我退一步思考自己正在写的东西,它们就会把我引回同一个源头。在我看来,这一切写作类型似乎都可以溯源到一段时间、一个地点;那便是从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這一百年里的巴黎了。
  你可能要看到的这一大堆杂碎,其实就是历年以来我想得过多吃得过坏的产物。
  尽管如此,由于它们都发表在香港饮食杂志《饮食男女》上头,沾了不少同文的光,日久我竟然也被人当成了“美食家”,真以为我对这门学问有研究。这可是个天大误会,其实我不仅不懂吃,还不懂得下厨,完全连入门的门槛边都摸不着,又怎能攀比如蔡澜、二毛、沈宏非和陈晓卿等真正行家?就连我这些偶尔被人误会为“美食文字”或“食经”的烂货,也都是另一种想得太多的成品。正因为自己写吃,所以又丢不开老毛病地开始联想关于饮食书写的种种,想它在今日获得崇高地位之奇怪,想读者和市场对它之渴求的原因,当然更想到了它的前世今生。一边想,一边写,便写成了这副模样,很少评论美食,也很少介绍菜谱,甚至也不大愿谈任何具体菜品,几乎完全不像合乎常规的饮食书写。
  ……


 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微观到宏观,饮食串起了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抽象的文化网络)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