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人生纪实(精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刘少奇人生纪实(精装)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8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0602076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从历程、交往、珍闻等三个方面记述了刘少奇同志成长、革命、战斗的一生。刘少奇同志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不平凡的一生,本书详述了他从出生到成长为革命战士到历练成为党的领袖人物,再到喊冤死去后被平反的一生的始末。记述了他的在重大历史关头的作用和历史功绩。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编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研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门。1980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名而成。主要职能是:编辑*、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现任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编辑党和国家及军队重要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撰写*、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其他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年谱、传记及传记性作品,研究他们的著作、生平和思想;研究和宣传*思想、邓小平理论;收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与国内外学术界进行必要的交流;审核或协助审核、审查准备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和现任中央常委未发表过的历史文稿、有关音像制品,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重要图书、文章及音像制品等,以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作品;负责联系中央指定由中央文献研究室联系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和历任中央主要领导人著作的编辑和年谱、传记的撰写工作;承担党中央交办的其他任务和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具体事务。

目  录
第一编 早年岁月(1898—1922)
历程
农民家庭
私塾生涯
毋忘国耻
接受五四运动的洗礼
半工半读的生活
到苏俄去留学
交往
养育之恩——与鲁氏
小伙伴们——与李桂生
“第一个帮助者”——与刘云庭
“刘少奇和我中小学同学”——与贺执圭
共同经风雨——与肖劲光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916年10月和11月,辛亥革命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黄兴 (长沙县人)和首先举兵讨伐袁世凯的爱国将领蔡锷(湖南邵阳县人)相继病逝。噩耗传来,刘少奇等热血青年万分悲痛。
    湖南省各界人士为黄、蔡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追悼会和葬礼(两人同葬于长沙市西郊的岳麓山上)。刘少奇参加了追悼会,并多次到灵堂吊唁,他记诵了三百多首挽联,表达了对这两位爱国将领和民主志士的由衷的崇敬。
     面对国家和民族积弱不振、军阀横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刘少奇决心效法黄兴、蔡锷,毅然弃文从武。他中止了不到一年的中学学业,于1917年5月考入湖南讲武堂。但是,入学不久,讲武堂就在战火中被捣毁,新上任的湖南督军张敬尧随即下令解散了这所军事学校。这次失学,使刘少奇的行武救国的计划受挫,他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
     到长沙以后,刘少奇深受蓬勃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主办的《新青年》及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新书刊,接受了科学、民主等新思想和新观念。1939年他在《回忆与感想》一文中回忆这段生活时说: “这个新文化运动是与中国几千年来旧文化的中坚孔教对抗的。它吸收了西欧各国进步的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中国的彻底的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刘少奇与当时所有的爱国青年学生一样,作为一个刚刚从守旧的农村家庭中挣脱出来的有志青年,投身到这个动荡变幻、五彩缤纷的世界,自然对一切新思想新观念都极感兴趣,头脑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旧观念的剧烈冲突。在社会剧变的时期,人们头脑中的这种冲突不外乎有三种结果:一是固守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成为社会变迁的落伍者或反对派;二是与传统观念决裂,从而成为社会变迁的弄潮儿和促进派;三是在前两种情况之间徘徊观望。
     刘少奇属于第二种。
     刘少奇的激进思想和行为一开始就遭到家庭的坚决反对。同毛泽东的父亲最初只是希望毛泽东读几年书,能帮他理账持家一样,刘少奇的家长也只是为了给他以后学手艺打点文化基础才让他读几年私塾的。可是刘少奇靠自己聪明的天资和勤奋刻苦的学习,居然考上了在当时看来很了不起的高等小学和中学,而且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到这时,家里人最大的希望也只是让他规规矩矩读完中学,将来做个私塾先生。但是,刘少奇却在学校里领导学生运动,与地方当局作对,考上中学不久,又擅自决定弃文从武,进入讲武堂。
    除了在外当兵的六哥外,全家人都反对他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P26-27

   ……


 刘少奇人生纪实(精装)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