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72454
  • 丛书名:京津冀蓝皮书
作者:文魁,祝尔娟 主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编辑推荐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已进入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在现行的行政区划制度背景下推进跨省际的区域一体化,必须以创新为动力,将创新贯穿到交通布局、产业布局、生态布局、城镇布局以及社会政策等方方面面,通过思想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本书以协同创新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创新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内容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已进入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本书以“协同创新研究”为主题,系统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宏观背景、现实基础、主要制约、创新目标与实现路径,重点探讨了京津冀交通、产业、科技、生态、公共服务、城镇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协同创新的着力点,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作者简介

  文魁,男,1949年2月生于北京,回族。 经济学硕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革”期间在北京市一轻局系统工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劳动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备副会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国家社科项目理论评审组委员、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经济管理组组长、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
  祝尔娟,女,1953年出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学科专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区域海洋经济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等。曾获市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专业及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主持*及省部级相关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科学技术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特别是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三年主编出版的“京津冀蓝皮书”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文献。
  

目  录
Ⅰ 总报告
1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研究
  一 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
  二 协同创新与协同发展的关系
  三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基础与障碍
  四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目标与重点
  五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主要路径
  六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
Ⅱ 分报告
 2 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初探
 3 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研究
 4 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创新研究
 5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6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前  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协同创新是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根本引擎。本书以研究协同创新为主题,系统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宏观背景、现实基础、主要制约、创新目标与实现路径,重点探讨了京津冀交通、产业、科技、生态、公共服务、城镇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协同创新的着力点,提出通过协同创新,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开辟道路,提供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以及附录四部分组成。其主要建树及观点如下。
  总报告重点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宏观背景、理论依据、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创新目标和战略重点。其主要建树:(1)从世界、中国、区域三个层面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宏观背景。报告指出,纵观全球——协同创新、打造“创新共同体”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和重要途径;审视国内——创新驱动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型的必然选择;聚焦京津冀——协同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和引擎。(2)创造性地构建了包括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在内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报告认为,区域协同创新是指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为目的,通过突破发展壁垒,推动要素和结构“新组合”,释放经济潜能,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过程。协同创新与协同发展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系统实现螺旋式上升演进。微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本质是配置优化、提高效率。通过市场开放(对内对外),打破各种影响要素流动的人为障碍,促进劳动力、技术、资本、土地、信息等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中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本质是结构优化、和谐共生。在明确区域内各主体功能分工、优势互补的前提下,通过弥补“短板”,促进人口、产业、城镇、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等布局优化,形成和谐共生、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宏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本质是制度优化、释放潜能。通过观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等,为微观层面、中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扫清道路、保驾护航,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共赢。(3)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基础和现状做出基本判断。报告认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基础和现状呈现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渊源深厚,经济融合加深;交通体系初具,链接整合不足;产业梯度明显,链接融合不够;科技合作加强,协同能力不强;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共建共享机制缺失;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公共资源配置不均。(4)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目标、着力点、实现路径与制度保障。报告提出,要通过产业协同创新,打造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通过交通体系协同创新,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通过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共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宜居家园;通过城镇体系协同创新,促进城镇优化布局与人口有序转移;通过公共服务布局优化和社会政策对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