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解剖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动物病理解剖学

  • 版 次:1
  • 页 数:293
  • 字 数:436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220608
  •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者:高丰 贺文琦 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动物疾病的病理学研究、诊断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强调动物病理解剖学的临床应用意义。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除了介绍动物疾病的基本病变特征外,重点按动物分类编写了大量国内外常见动物疾病(特别是近年来新见病)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要点,以及研究方法。本书文字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附有200余幅插图。
本书共含20章,第1~5章是基本病理过程,阐述基本过程中共同的病理变化特征,为认识病态打基础;第6~14章是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阐述疾病过程中各脏器常见的病理变化及其主要特征,为认识疾病打基础;第15~20章为动物疾病病理学,其分别阐述了禽类,犬、猫、猴类,猪、牛、羊、马等动物的病毒性疾病、支原体病、细菌性疾病、真菌病、寄生虫病和中毒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动物疾病打基础。
本书具有较大教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适合于高等院校动物科学、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动物医学相关工作者参考使用。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章 局部组织细胞的损伤
第三章 局部组织的修复、代偿与适应
第四章 炎症
第五章 肿瘤
第六章 心脏、血管系统病理
第七章 呼吸系统病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病理
第九章 泌尿生殖系统病理
第十章 运动器官病理
第十一章 代谢性疾病病理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病理
第十三章 造血器官病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第四节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血管系统内,由于某种病因作用,从流动的血液中析出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物,称为血栓(thrombus)。
  一、原因和发生机制
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溶血系统,在生理状态下这两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所以血流在心血管系统内保持流动状态。如果在某些因素影响下,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凝血系统的活性居主导地位时,血液便可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形成固体物质,即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分述如下。
1.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是凝血系统被激活的结果,而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则有利于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液凝固。
①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②损伤的内膜可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③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多见于炎症,如猪丹毒时的心内膜炎,也见于血管结扎、缝合等场合。
2.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是指血流缓慢、漩涡形成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在血液的中轴流动(轴流),血浆在周边部流动(边流),边流的血浆带将血液有形成分与血管壁分隔开。当血流缓慢或有漩涡时,血小板便离开轴流而进入边流,增加了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因而其黏附在内膜上的可能性也增加。此外,血流缓慢使被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释、冲走,因此形成局部的浓度升高。
血流缓慢,见于心功能不全所致的静脉血回流受阻时。据统计,在人发生于静脉内的血栓高于动脉内4倍,而下肢静脉内的血栓又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这些事实均表明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3.血液性质改变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血栓形成较为常见,这是由于此时血液中血小板数目增多,黏性增高,血浆中凝血因子Ⅻ含量增加所致。
  ……

 动物病理解剖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