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民族化—董希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绘画 > 油画民族化—董希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193
  • 字 数:145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3853348
作者:周功华 著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内容简介
  本书将董希文置于“油画民族化”这一历史话语之中,考察其“油画民族化”的艺术理论与实践,比较并确立其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及地位。这是本论文的根本任务。
  “油画民族化”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间在中国美术界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也是一个理论命题,同时还是一次美术思潮——一种风格样式的实践追求。“油画民族化”这一话语的出现,既与中国近现代复杂的社会历史演变和思想文化进程相关,又牵涉到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复杂关系。本文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旨在对“油画民族化”这一话语进行语境还原和语义辨析,避免了“油画民族化”的“无边”阐释,从而对其命题的时代性和实践的规范性予以限定,探明其历史的真实内涵,并释放其语义张力。
  董希文与“油画民族化”理论以及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董希文是这一口号酝酿及形成的最早参与者,而且对“油画民族化”这一命题作过系统的阐述,这个概念曾长期影响到中国油画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理论的具体阐释范例。董希文的艺术实践历史地成为了“新中国美术”早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周功华,1966年7月生,湖南省永兴县人。1992年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获学士学侠。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结业,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美术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美术比较,现当代美术研究批评,西方美术史方法论,美术创造方法论。   
目  录
导言“油画民族化”:文化比较与知识选择
 一、角度选择的检讨
 二、从“历史符号学”到辩证的“历史符号学”
三、“民族化”:话语源流的考察
四、“油画民族化”:比较与选择
第一章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产儿
 第一节 对艺术的热望
第二节 转益多师:美术比较视野的形成
第三节 敦煌情结:中西融合的结点
第四节 执教北平艺专:艺术家的使命
第二章 《开国大典》——新中国形象的表达
第一节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文化大会师”
第二节 “知识分子改造”——文艺为人民
第三节 《开国大典》——“是大国,是中国!”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导言 “油画民族化”:文化比较与知识选择
 一、角度选择的检讨
  “油画民族化”,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巾国美术界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是一个口号,也是一个理论命题,同时还是一次美术思潮——一种风格样式的实践追求。“油画民族化”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源之水,当然,也并没有“空前绝后”。它关系到中国近现代复杂的社会历史演变和思想文化进程,也涉及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的复杂关系。这样看来,“油画民族化”就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史问题,而是与思想史、文化史和政治史甚至经济史相关联,也正因为它的复杂性内涵,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来说就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选择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课题自然是任务艰巨,同时也就是一种冒险。
  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就目前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而言,虽然做了不少资料性的整理工作,但是研究力度还是比较贫弱,主要原因是还没有达到一种伽达默尔所说的“效果历史”的阶段,即对历史进行研究所需的一种适度的时间距离,因而很难获得一种历史视域来提升对历史的整体把从而尽量减少偏见。虽然从事批评的现代美术史研究还是大有人在,但是,由于批评家的知识装备更多的是用来应对现实的美术创作问题,主要关心的自然是艺术本体,这样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史观点和美学说服力,却很容易成为一种知识主张而不是一种学术洞见。
  ……

 油画民族化—董希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