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虚草堂:古方临证化裁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药学 > 端虚草堂:古方临证化裁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3967793
作者:王崇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编辑推荐
《端虚草堂古方临证化裁》,是一本继承了中医经典,有一定临床价值的中医著作。作者王崇佑,出生于甘肃庆阳。庆阳有岐伯故里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药文化传统深厚。崇佑的祖上多人悬壶济世,其父亲曾是赤脚医生,长期从事乡村医疗,上世纪70年代,以其自拟的中医方剂成功防治了地方瘟疫,获得省卫生厅的表彰。崇佑本人自幼受家庭影响,潜心研读中医经典,在逆境中勤学不辍,于困厄中不改初衷,终有所成,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在前列腺增生、肾结石、粉刺、眼底出血、鼻忸、糖尿病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医德医术在患者中很有口碑。施诊之余,他把自己多年学习中医经典和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编纂成书,对多个中医传统经验良方注解详细,值得广大中医药同仁参考施用。
 
内容简介
端虚草堂乃崇佑祖上悬壶济世之所,始创于有岐伯故里之称的甘肃庆阳。草堂以“端虚”为名以自勉,语出《庄子·人间世》“端而虚,勉而一”,端即正也,不偏不倚,君子之道;虚即谦也,可兼可容,不刚不愎。草堂创办迄今,遵循“医乃仁术”之古训,以大慈恻隐之心,探求医道,救助疾患。
作者简介
王崇佑
字彬蘅,号端虚主人。祖籍陕西旬邑,出生于有岐伯故里之称的甘肃庆阳。中医世家之后,自幼受中医文化熏陶,悉心研读中医经典理论,具有超过二十年中医临床经验,形成了辩证准确和用药精简的治疗风格,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在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肾结石、粉刺、眼底出血、鼻忸、糖尿病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疗效。
目  录
一、伤寒
二、咳嗽
三、自汗盗汗
四、血证
五、惊悸怔忡
六、不寐、多寐
七、郁证
八、胃痛、呕吐、反胃、呃逆、噎膈
九、泄泻
十、腹痛
十一、便秘
十二、胁痛
十三、头痛
十四、眩晕
前  言
浏览中医经典,正本溯源;研习诸家学说,求其奥旨。医典之祖,首推《内经》,轩岐以下,大家辈出,扁鹊切脉诊断,著《难经》以言脉理;淳于意著《诊籍》而后有医案问世;仲景采《内》《难》精义,勤求博采,撰成《伤寒杂病论》,四诊八纲,辩证施治;六经分证,各有主方;八法奇偶,各立治则。杂病施治,亦有主方。华佗精于内外各科,并治麻沸散、创五禽戏。董奉、壶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杏林”,“悬壶”已成医者殊荣。黄甫谧著《针灸甲乙经》体系完备,承先启后为针灸之专著。葛洪创效捷便廉之方剂,使“贫家野居”、“皆能立办”,以救生众。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既疏理本草混乱之状况,更创立以治疗性能分类,有利临床应用。
媒体评论
今天,在全球化浪潮加速、“互联网+”风起云涌、云医院实践迈步向前的环境下,面对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中医药的发展出路在于传承和创新,其具体途径和措施 可以是多维度的探索。姑且对撇开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不论,不可否认,中医药的发展创新,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需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需要吸 收现代生命科学的新成果,需要借鉴现代服务业的组织管理方式,这些理念和实践都极其重要,也不可或缺,但万变不能离其宗——传承经典是才是中医药发展创新 的前提和基础。
中医经典是构成中医理论的核心内涵,是中医临床思维观点的源头活水。只有坚持研读经典,才能把握中医药传承的基础,离开对经典原汁 原味的学习和传承,中医药的复兴成为无源之水,乃至南辕北辙,这是学好中医的关键,要把经典著作学习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在临床中不拘泥古人成说,灵活运 用,才能奏效。
对此,中医泰斗裘沛然先生曾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读经典如熬中药,要“猛火煮,慢火温”,才能煎出味道。所谓“猛火煮”,即在经典 学习上要下苦功夫,要熟读熟背。“慢火温”,指对书中重要内容要反复吟咏,融会贯通。熟读、背诵经典是学习中医的一项基本功。通过学习经典,不局限于掌握 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重要的是领会和继承蕴含其中的中医药文化精髓,继承“医乃仁术”的医德理念,践行“大医精诚”的事业追求。
今天,中医药经典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一批执着务实的人一起担当,共同耕耘和守望中医药田园。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中医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人,都要耐下心来,做好原汁原味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创新。  ——刘维忠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凡伤寒之病,皆自风寒得之,邪气在表,未有温覆而不消散者,若得入里,必致延久。一人不愈,而亲属之亲近者,日就其气,气从鼻入,必将传染,此其病之微甚,亦在乎治之迟早耳。 1.大温中饮(明·张景岳)
歌曰:温中熟地参术草,归柴麻黄肉桂姜。
六脉无力素禀薄,云腾雨施功独高。
凡患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人,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泻泄,但六脉无力,肩背怯寒,邪气不能外达等证。此元阳大虚,正不胜邪之候。若非峻补托散,则寒邪日深,必致不救 ,温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服后畏寒悉除,觉有躁热乃阳回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外,凡以素禀薄弱之辈,或感阴邪时疫,发热困倦,虽未见如前阴证,而热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时,即遂用此饮,连进二三服,无不随药随愈,非虚言也。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参用。
方药:熟地12-24 白术10-15 当归10-15 人参6-10 炙草5 柴胡6-12 麻黄5-10 肉桂5-8 干姜炒5-8
用法:麻黄先下水煎去浮沫,继下余药,温服,或略盖取微汗。
加减:如气虚加黄芪10-20。如寒盛阳虚者加制附子6-10,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如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按:尝见伤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温散,如麻黄、桂枝等汤是也,亦知补气而散,如小柴胡之属是也。至若阳根于阴,汗化于液,从补血而散,而云腾致雨之妙,则仲景犹所未及,故制此方,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其功难以尽述,所当深察。

 端虚草堂:古方临证化裁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