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对话(27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跨文化对话(27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450000
  • 印刷时间:2011年05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35974
作者:乐黛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内容简介

  本期试图呈现目前思想界正在进行的三种重大转折:第一,是关于“天下体系”的讨论。赵汀阳的《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描述了一个拥有普世正当性的中国的世界秩序,引发了讨论,本期“前沿碰撞”即是关于天下观的讨论。第二,是关于对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重新思考。随着工具理性的极度膨胀,在追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控制中,理性由解放的工具退化统治自然和人的工具,从而造成“情”的退位。“情与知识”是本期的主要栏目,组织了有关周宁《人间草木》一书的圆桌讨论。第三,是从片面的现代文明研究转向在“经典”与“解释”之间来发展中外学术。

目  录
卷首语
前沿碰撞——关于“天下观”的讨论
 一种天下观的世界政治哲学
 存在着击破西方线性发展模式的某种契机
 天下观的现实意义
情感与知识
 “道始于情”析论
 情与人性之善
 “道”是无情却有情——人文学与神性情感
 问世间情为何物:情与爱若斯
 教育:情感的智慧
儒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
古典新读
对话与访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一个非世界或失败的世界
  我们所谓的世界(world),如今依然是一个非世界。造物的这一角——我们的地球尚未成为一个大同之世界,而是仍旧沉陷于霍布斯的淆乱(Hobbesian)中。这一切,皆因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为四海普遍接受的政治机制所管辖的大融合的世界社会。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政治上一团糟,可从地理意义上而言,却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世界。政治不能统一,这意味着普遍的政治大同仍然无迹可循。这样的大同世界,非得有一个世界性的机制加以统一组织和管理而不能实现,而机制本身则必须建立于一种全球的政治哲学之上。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将世界归于一统,要么是尝试建立世界性帝国,要么是实行国家结盟(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稳定合作的问题),要么是追求康德主张的永久和平,要么(从中国人的角度而言)寻求协和万邦,却始终劳而无功。这些努力的失败,不是由于人们动辄提及的历史灾难和局限,而应归结于一个全球性政治理念的缺失。“国家”政治概念,可说是人人熟稔,因为我们都知道为了民族国家该当采取怎样的行动。然而,对于“世界”政治概念,情形却并非如此,究其缘由,是人们不清楚当该为其采取哪些行动。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一个失败的世界(failed wodd)而非所谓的一些失败国家(failed states)。而在一个失败的世界里,是绝没有一个国家能得以成功的。
  马丁·怀特(Martin Wight)曾提出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1966:17):“为何迄今不见一个国际理论面世呢?”四十年后,它对我们此处讨论的问题可谓密切相关。怀特认为,人们所见到的只有仅仅构建于国家层面国内政治基础之上的所谓“政治理论”,外加一些关涉国际“力量平衡”的隔靴搔痒式的花哨粉饰,而不见什么贴切有用的国际理论。其言下之意就是人们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国际性。作者以为,倘若怀特听闻过中国的世界政治理念,即注重于“世界性”(worldness)而非“国际性”(internationality)的“天下”观后,他一准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也许,为了契合于新的全球化语境,他的问题可以改作:“为何不见一个世界理论面世呢?”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世界政治”这一说法已日益流行,人们也认识到其意义所指远大于“国际政治”。这一变化来得缓慢,不过却意义重大,即使其对政治的理解算不上是什么创设。对世界政治的阐释,现今仍然秉承着国际性的框范,所以“世界性”的思想依然缺失。而在世界共同的福祉不能优先于民族国家的福祉之前,一个世界理论是无从谈起的。
  ……


 跨文化对话(27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