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晌午--艺术·舞台·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三星晌午--艺术·舞台·人生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3941641
作者:陈迎宪 著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编辑推荐

     本书中收入了《花溪的思念和祝福——写在巴金老人百岁华诞之时》、《巴金与矿工文学》、《痛饮生活的满杯——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艺术家苏民》、《因为我爱——代路戏剧创作浅谈》等文。

 
内容简介

   这本集子里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戏剧方面的评论,也有一些散文和随笔类的文字,但为数不多。所以,《三星晌午(艺术舞台人生)》应该说是作者的第一本戏剧评论集。她写得最多的是对戏剧艺术家,包括剧作家、戏剧研究家、理论批评家、导演、演员等的评论,还有对为数众多的剧目演出的评论。

作者简介

     陈迎宪:出生北京,插队淮北,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师从中央戏剧学院谭霈生教授攻读戏剧美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戏剧艺术管理和艺术科研规划,参与中央及地方文艺体制改革调研、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等*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创办、组织、研讨;负责筹划组织1996—2009年度共九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参与1999年度首届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优秀成果评奖、1999年度和2004年度两届文化部文化艺术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主持制定十五、十一五《全国艺术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化部关于加强全国艺术研究院所建设的意见》等文件。 曾任文化部艺术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司社会科学处处长、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舞台艺术“文华奖”评委、全国优秀儿童剧评比演出评委、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金狮奖”评委等;现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巡视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出版传记:《泥土深情——巴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海上惊雷——曹禺》(京华出版社)。 自1979年发表散文《春风摆柳》(复旦大学出版社)以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人物》等报刊发表散文、戏剧评论、研究论文等各类文章百余万字。曾获“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目  录
辛勤的、自强不息的攀登者——《三星晌午》序
春华秋实
花溪的思念和祝福——写在巴金老人百岁华诞之时
巴金与矿工文学
那个未来的圣典将是中国的戏剧——黄佐临老人印象
不是一个人的传记 ——《洪深传》读后
以心为笔以爱为墨 ——试析《友情》及任德耀剧作特色
爱的绿荫——张乐平纪念展漫步
六十五春秋执著追求八十五华诞放眼未来——张庚同志谈艺术科学
霜蘸笔,漫挥毫咬定青山不放松——郭汉城戏曲理论学习心得漫记
飘逸的蓝飘带——记谭霈生教授
细节——创造人物的重要环节——浅议朱琳表演特色
痛饮生活的满杯——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艺术家苏民
一位勇于探索的导演——访林兆华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终于来到了这片土地。来到了一向被人们称之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阳。或许正因此,才有了“贵阳”之称呼?早就向往着贵阳的花溪。这是位于贵阳南郊一处有名的风景。清朝末年,这里出了一个大学者,《康熙字典》的编撰之一的周起渭。远在遥远的北国京城,他写下一首首诗词寄托对家乡的思念,并请画家根据诗意作成《西崦春耕图》,由此,花溪风光声名远扬。道光以后,当地的私塾教师周奎家六十五年间出了两个翰林、三个进士,两个举人,成为远近有名、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而周家也因此先后在此“小兴”土木,叠石为坎,堵水为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还修建有一座别墅,名“借花草堂”,花溪园林的规模逐渐形成。
然而,向往着花溪的我,却并非因此,而是因为,这里和一位百岁老人息息相关: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小说《憩园》的大部分章节是在这里写就;这里,是他最美好、最浪漫的新婚之地。
是的,花溪!巴金老人最珍贵的生命驿站!六十年前,1944年5月8日,在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恋爱后,巴老和夫人肖珊,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新婚生活。他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不曾办过一桌酒席”,只是在离开桂林前巴老委托他的兄弟印发一份“旅行结婚”的通知。巴老曾经深情地回忆道:“在贵阳我们寂寞,但很安静,没有人来打扰我们。‘小憩’是对外营业的宾馆,……那几天看不见什么客人。这里没有食堂,连吃早点也得走半个小时到镇上的饭馆里去。”“小憩”里也没有电灯,“我们结婚那天的晚上,在镇上小饭馆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我们两个在暗淡的灯光下从容地夹菜、碰杯。吃完饭,散着步回到宾馆。
宾馆里,我们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光下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我们谈着,谈着,感到宁静的幸福。四周没有一声人语,但是溪水流得很急,整夜都是水声,声音大而且单调。”“我们在花溪住了两三天,又在贵阳住了两三天。”他们并没有沉湎于新婚的幸福,仅仅几天之后,巴老把肖珊送去了重庆,自己留在贵阳开始写作《憩园》,创作的起因是因为1941年1月,老人在离开家乡十八年后回到了故乡,在旧居的花园里,看到灰色的“小憩”仍在灰色的门墙上,激起了许多童年的回忆和感触。“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灭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埋进黄土,又有许多新的人接着来演那不必要的悲剧。”但是,直到1944年,新婚的幸福犹如酵母才使他的这些感触积淀发酵成熟。和沈从文、萧乾一样,巴老也是在婚后写出了他最好的作品。在由桂林去贵阳结婚的旅途中,“在火车和汽车上我东想西想,”“忽然激动起来,再也丢不开它。接连几天我的思想都在一些情节上转来转去。

 三星晌午--艺术·舞台·人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