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上帝之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上帝之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轻型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8420460
作者:【德】尼采 著,【台】刘崎 译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编辑推荐

《上帝之死》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经典中的一本。《上帝之死》一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尼采为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主要代表之一,被认为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对20世纪的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古希腊文化景仰者的尼采,对于现有人类历史抱有极其悲观的想法,在提出对超人的预言后,他宣布了上帝的死亡。在《上帝之死》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的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基督教的历史渊源进行剖析,尼采认为根本没有基督教,基督教是伪造和谎言构成的,这种空前的说法曾震撼了整个世界。这是一本让你读起来爱不释手的哲学经典,从中可以领略到伟大思想家那超前且精妙深奥的思想。

推荐同系列: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瞧!这个人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快乐的知识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悲剧的诞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著作之一。他以特有的诗性语言对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剖析,对基督教的历史渊源进行剖析和批判,重新诠释信仰的真谛。书中附有译自英文和日文的尼采研究文章,便于读者准确地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是了解尼采哲学思想和宗教观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与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同为德国杰出的哲学巨子。刘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专职翻译。
目  录
目 录
英译编者前言 001
作者前言 001
对一切价值的重估 001
尼采的生平和《上帝之死》 001
尼采思想的三个阶段 004
关于《上帝之死》 007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到卡夫卡 013
陀思妥耶夫斯基 015
尼采 016
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027
萨特 033
加缪 034
卡夫卡 034
前  言
英译编者前言
在完成《偶像的黄昏》一书以后,尼放弃了他原先要写一部名为《权力意志》的书的计划。他决定写一本包含四部分内容的书:这不是札记或格言一类的集子,而是四篇论文;在完成前言和第一篇论文以后,他又完成了《反基督》一文。
这个标题有点含糊不清。它首先使我们想起暗示着的“反基督”这个意思,这个较具有煽动性的说法与作者想尽量去除挑拨性的意思似乎是不一致的。但是这个标题也可能指的是“反基督徒”,或许这个解释与本书的内容更为一致,从第38段和第47段用到这个词的前后文看来,这种解释是唯一说得通的解释。
尼采也可能有意把它与“反犹”一词相提并论。在本书中,初看起来尼采对“反犹主义”的态度,是令人困扰的;甚至透露出他的反基督教的观点可能受“反犹主义”的启发。但是他一直是反对“反犹主义”的。
1888年的所有著作包括《反基督》一书以后的两本书即《瞧!这个人》和《尼采反对瓦格纳》,都非常明显地证实尼采对“反犹主义”的厌恶。后者包含了他较早期著作中某些部分的编订;在篇幅很少的附录中,包含了一些“反犹主义”的论述。不过在他最后的信件中,他甚至要攻击一切的“反犹”思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基督教的三大美德:信、望、爱

我一再说,佛教百倍的冷静,更真实也更客观。它不需再用罪恶来解释苦难,来解释对痛苦的敏感使它们变得高尚。它只是说出它所想的:“我受苦。”但是,对野蛮人而言,苦难本身并不高尚;在他自认为他是苦难的以前,他需要一种解释。“魔鬼”一词是一种天惠,人有了一个强大可怕的敌人,因此人不必羞于在这样一个敌人的手中受苦。

在基督教的根本教义里,有一些精微的东西是属于东方的。尤其是,它知道一件事是否真实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人们是否对它信以为真,那才是最重要的;两个完全分离的领域、正相反对的领域以完全不同的途径而达到。

认识这一点,在东方几乎是对智者的定义;婆罗门教徒了解这一点;柏拉图了解这一点;每一个研究神秘主义智慧的学者也都了解这一点。如果人们相信他们的罪恶已经得到赎偿,内心也感到快乐,那就不必以“人有罪”为条件,他感到有罪就可以了。如果信仰完全普遍必要,理性、知识和探讨就不足信;达到真理之路变成了被禁止的道路了。

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单纯的可能出现过的灾祸,对生命而言更是远为有力的刺激物。那些受苦的人靠一种希望维系着,而这种希望是绝不能被任何现实所抵触,又不能被任何实际的现成结果所处理的一种对来生的希望。正如因为它能使不幸者持续忧虑不安,所以希腊人认为希望乃是恶中之恶,真正狡猾的恶,它仍然混杂在一大堆罪恶之后。

要使爱成为可能,上帝必须是一个人;要容许最低下的本能进入,上帝必须是年轻的。要激起女性的热情,美丽的圣者必须置于前端,而要激起男人的热情,马利亚必须置于前端,自始至终必须先假定基督教想变成世界的主人,而在这个世界上,某些引起色情或冷艳的祭典早已建立了祭典的一般概念。贞洁的需要加强了宗教本能的热烈与内向;它使祭典更兴奋、更热心、更旺盛。

爱情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断然地看到那些并不存在的东西。在这里,幻想的力量达到了最高峰,就像把事物美化和神化的力量一样。在爱情中,人忍耐得更多,人忍受了一切。人们必须创造一种宗教,在这种宗教中,人能够爱;生命中最坏的由此而被征服了,甚至今天再也看不到了。

对基督教的三种美德即信仰、爱、希望,已经说得够多了。我把它们称为基督教的三种机巧,要以这种方式而成为机巧的,对佛教来说太迟了,也太实证了。


基督教是犹太民族性的产物

我在这里只是接触到基督教的起源问题。它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原则是:我们只能借基督教的成长之处来了解基督教,它不是一个犹太本能的相反运动,而是其结果,是犹太人可怕逻辑的一个推论。在救赎的方式中,“拯救是属于犹太人的”。

第二个原则是:加利利人的心理形态现在还可以认识;但是只有在它完全的退化中,同时切断外来特质,它才能作为制造追求的东西,作为一种人类赎罪者。

犹太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奇怪的一个民族,他们面对生或死的大问题,以一种不可思议从容不迫的态度不惜任何代价去生存:这个代价是伪造整个自然,伪造整个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一切真实自然。他们解释他们自己极端的与一个民族之所以能一直生存的一切条件:他们基于他们自己而创造出与自然条件相反的概念;他们把宗教、祭典、道德、历史、心理学,一个一个地转变为让自然价值无法挽回的矛盾。

现在,我们又遭遇到了同样的现象,而且在一种无法估计的扩展之下,不过只是作为一个摹本而已。当与这些“神圣民族”比较时,基督教一点也不能主张它有自己的原创性。这就是为什么犹太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异常的民族,借助他们的余威,他们使人类彻底地走向虚假,以至于今天基督教徒还能不假思索地反犹太却不知道他们自己就是犹太的产物。

在我的《道德的世系》这本书中,我对于高贵道德与低贱道德这两个相反的概念,第一次做了一番心理学上的分析,后者来自对前者的否定:但这纯粹是犹太——基督的道德。所以它可以否定这个世界上代表生命向上趋势的一切东西,否定好的东西,否定生命强力,否定美,否定自我,这里已成为天赋的怨恨本能,必须创造另一个世界,而从它的观点来看,这种对生命的肯定是一种不可宽恕的罪恶。

从心理学上看,犹太民族有很强的生命活力,他们处在一个难堪的环境里,既自愿也出于自保的最深远智慧与一切颓废本能相结合。不是受这些颓废本能的支配,因为他们在这些本能中看到一种力量,用这个力量,人们可以战胜“世界”。

犹太人与一切颓废派正相反;他们必须表现颓废派以至于幻像的程度;以最高的表演天分,他们已知道怎样把他们自己置于一切颓废运动之首(像圣保罗的基督教),借此从中创造某些较生命肯定部分比较强的东西。颓废只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需要权力的一类人即教士之类的人的手段而已!这种人的毕生事业就是使人类病弱以及歪曲善恶、真假概念来危害生命、诽谤世界!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上帝之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