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梦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6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6605042
作者:吴錦才 张百新 编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编辑推荐

         他们是100个普通的中国人,也是中国梦的缔造者和见证人。

 
内容简介

        由于身处不同的环境,每个人的“中国梦”也各不相同。本书以第一人称叙述采访对象的梦想,来展示当下快速演变、错综复杂的社会。作者用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讲述了中国人的寻梦故事,这些人中有的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梦圆,有的则仍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中探索。100个截然不同的人物,道出了100个千回百转的人生,讲述了100个色彩斑斓、有苦有甜的梦想。这些人物中有著名的作家莫言、奥运冠军邹市明、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也有普通的乡村教师、有怀揣梦想的大学生、寻找民间音乐的守望者等等。

作者简介

   吴锦才,男,江苏句容人,高级记者。现任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辑。兼中国新华电视控股公司董事会主席。  
   张百新,男,山东昌邑人,高级记者。现任新华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 2011年从事出版工作后,主编策划出版了《钓鱼岛是中国的》《永恒的召唤》《“三西”扶贫记》等著作。

目  录
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中国梦”
莫言的“读书梦”
名人之后
马布里的中国梦
奥运拳王邹市明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疯子”郭川的航海梦
白鹤守护神
冰上杂技梦
纪录片导演
陶瓷梦
人生搏击有千秋
古稀夫妇的书画梦
《闯关东》总导演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工农兵的梦 
邓建华口述 田建川整理
“工农兵”对于我,不是符号,而是我全部青春的缩影。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我,每每回忆起当年的贫苦岁月总会黯然伤神。
我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姐弟四个,父母在20世纪60年代是广州纺织局的干部。用现在的话说,我可能算是当时的“富二代”了吧。虽然跟现在的生活条件没法比,但在当时来说家境还算殷实,因为我在10岁前,居然每年春节都会有新衣服穿,这在当时已经足以被相当多的人羡慕了。然而,也正是我们的“富裕”,我们的“小资产阶级”生活,给我们的小家庭带来了可以称之为灾难的变故。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二年,我的父亲被批斗,因为他是“走资派”,被红卫兵们打倒,扔进了牛棚。当时我们一家都傻了,母亲抱着我们姐弟四个大哭。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被带走,只知道父亲被别人欺负了,我们见不到他了,我也不会再有新衣服穿了。那年我11岁。
所有的回忆就像老照片,是黑白的,没有色彩,甚至已经模糊。也许是当时我太小,也许是我自己根本就不想回忆黑色的1967年。之后的三年时间里,我几乎再没看到父亲,我很想他。
偶尔,我能牵着母亲破烂的衣襟去关他的“牛棚”为他送饭。那时候,我躲在母亲的身后,怯生生地看着父亲,话极少。他不像是我父亲,我有点害怕。可是从那里回来,一到家我又很想看到那个蓬头垢面让我有点害怕的男人。
终于,1970年的春节,我们和父亲团聚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父亲回来了。
我们姐弟四个很高兴,家里响起了久违的笑声。一家人开心地吃完团圆饭,我们姐弟几个准备去玩,却被父亲叫住了。父亲说要开一个家庭会议,表情严肃。我心里突然有点怕,不知道是不是什么“走资派”的事。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餐桌前,姐弟几个你瞅我、我瞅你,然后低头不语等着父亲开口。
父亲喜欢抽烟,点了一支,默默地抽着。窗外,灰白色的晚云中时不时地传来鞭炮沉重的钝响。
父亲终于开口了,他说,今天是年三十,孩子们,你们想要点什么吗?我们都没说话,不知道爸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轻轻地笑了一下,说你们是想吃只鸡呢还是想每人要双袜子,袜子可是上海出产的尼龙袜子哟。到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家庭会议讨论的是如何过年,而不是什么“牛棚”、“走资派”。我们姐弟几个都乐了。父亲让我们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结果,“大会”一致通过每人买双袜子。

 《中国梦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