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8085366
作者:王洪岳 著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编辑推荐
p>    当代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是在继承与超越中发展演变的先锋、新潮文论,作为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当代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促使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体现出现代性、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等特点。《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以文论的历时发展为经,以代表性的文论现象、文论家和文论事件为纬,力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此间现代主义新潮文论的本质特征。

 
作者简介

  王洪岳 1963年生,山东济阳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出版学术著作《审美与启蒙》、《审美的悖反》、《现代主义小说学》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项目、浙江省社科重点课题等。

目  录
艰难的过渡:1949-1978年“现代派”的批评话语(代前言)
导论 中国现代主义文论:新的美学原则的重申
  一  课题的缘起与概念的辨析
  二  当代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的分期
  三  继承与超越中的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
  四  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与新的美学原则
第一章  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论的现代性嬗变
  一  现代性概念群辨析
  二  审美现代性语境下的现代主义文论
  三  现代主义对传统审美心理的化合与突破
  四  80年代现代主义文论的反观
第二章  意识流争论与文论向内转
  一  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论的发轫
  二  围绕意识流的理论论争
  三  论争中的现代主义文论质素
  四  文学的向内转及其理论价值
第三章  朦胧诗争鸣与现代主义诗学的重建
  一  朦胧诗的由来及理论争鸣
  二  宏大叙事和小叙事的悖论
  三  现代主义诗学审美原则之建立
  四  新生代诗学:无望而无根的反叛
第四章  现代派小说理论的中国化
  一  《初探》:方法、策略与观点
  二  “飞翔的风筝”所引发的争鸣
  三  对现代主义文论的推动作用
  四  形式美学与现代主义小说理论
第五章  探索-实验戏剧理论
  一  西方现代派戏剧理论的介绍和引进
  二  探索剧、实验话剧或先锋戏剧理论
  三  后新时期与新世纪:戏剧先锋的衰微
  四  探索-先锋戏剧理论的美学意义
第六章  新写实与新状态:1990年代先锋理论
  一  先锋的乏力与新写实文论的出笼
  二  新写实理论所蕴含的现代主义质素
  三  新状态文学理论的企图及其先锋性
  四  “无名”状态下混合的现代主义文论
第七章  新生代的断裂与断裂的新生代
  一  一次问卷调查与一场“断裂”行为
  二  对“断裂”文学事件的批评
  三  “断裂者”的文学创作实践
  四  “断裂”文学行为的悖论式后果
第八章  急遽转型时期现代主义文论的人学观
  一  现代主义文论话语回顾与文论转型
  二  先锋精神的式微
  三  现代主义文学的审丑倾向
  四  现代主义的入学观
第九章  世纪之交先锋诗学的创作实践
  一  自然、物象和爱情
  二  身体维度与语言存在
  三  地理江南的诗歌重绘
  四  文化故乡江南的重构
第十章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与审美原则
  一  作为审美原则的现代派创作方法
  二  作为一种创作原则的戏仿
  三  戏仿在当代文学中的表现
  四  对当代戏仿式创作的反思
第十一章  新世纪初现代主义文论的困境
  一  民间的沉重与黑色的写作
  二  消费主义与后现代话语狂欢
  三  先锋的形式至上与审美心理的更新
  四  康德“美是道德之象征”的启示
第十二章  女性先锋作家的现代主义文论
  一  女性的先锋文论家
  二  潜意识与自我灵魂
  三  文学的“透明”与“黑暗”
  四  重视理想读者和接受美学
第十三章  中国现代主义文论的信仰维度
  一  现代主义文论与基督精神
  二  神性的缺位与现代主义文论的基调
  三  北村等神学论现代主义文论
  四  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与神性信仰
附录  他山之石——现代主义文学想象力及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