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时光-诗歌卷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典藏时光-诗歌卷

  • 版 次:1
  • 页 数:451
  • 字 数:473000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0110654
作者:谢冕,孟繁华 主编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典藏时光:《十月》杂志35年名篇集萃(诗歌卷)为16开本,硬精装,厚达30个印张,480页,荟萃了艾青、牛汉、郑敏、顾城、舒婷、西川、昌耀、骆一禾、海子、韩东、于坚、雷平阳、蓝蓝、陈先发、朵渔、侯马、伊沙、张执浩、李南、杨键、沈浩波等122位诗人的400余首代表性作品,堪称新时期中国诗歌的典范选本。

 
内容简介
  《十月》是一份在中国当代文坛享有盛誉和占有重要地位的刊物,当代文学的众多大家名家,比如铁凝、莫言、王蒙、贾平凹、张承志、高行健等,都曾经在《十月》发表其代表作或重要作品。本丛书共计精装十册,包括中篇小说六卷、短篇小说一卷、散文两卷、诗歌一卷。其中诗歌卷荟萃了艾青、牛汉、郑敏、顾城、舒婷、西川、昌耀、骆一禾、海子、韩东、于坚、雷平阳、蓝蓝、陈先发、朵渔、侯马、伊沙、张执浩、李南、杨键、沈浩波等诗人的代表性作品。堪称新时期中国诗歌的典范选本。
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中共党员。1945 ——1949年在福州三一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时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等。5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以及诗歌理论批评。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1898 :百年忧患》、《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谢冕还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主编。
目  录
酒及其他
在南方的密林
我思念那朵小花
天空的明澈的眼睛
给你——
雷·雨·油菜花
初春
春天的诗
你,是海
在故乡的山冈上
生命的激流
天山情
沙海中的星星
虎啸的回声
山中
手镰
遥远的西天山
西出阳关
江南
雨季(节选)
淡季
农耕之眼
庄语
倾诉
通向城外的路
鱼王
背走灰烬(节选)
火焰
汉字
屋宇
大荒
雨和诗
为泥土的沉默与谷穗的芬芳
在桑葚照耀下
感谢生活
多种思索方式
不忘祖先
无花的草原
无题诗
诗二首
高原
对一只乌鸦的命名
十五种黄河(节选)
女娲五象(选3)
蓝色月光
拼图游戏
永久的对峙
正午的高地
血里的鹰
月光奏鸣曲
天赋
欢乐的蚂蚁
诗五首
杂诗
风中站立
鸟语及其他
诗三首
丝织的盆地
二月诗抄
诗三首
诗五首
大风继续吹起
鄂尔多斯纪行
风雨人生
最后的咽
经验五书(选2)
西宁组歌
诗二首
花神
风中诗篇
丹青见
语音
一个人的南方(节选)
蝴蝶之死
火车从村庄经过
向下生长的树
日子就是江山
南方之书
在午后,断续地
平原虚构
他手记(节选)
山的外面是群山
沈阳诗篇
产品叙事,从一到十
锦绣中国
杂事诗
亲爱的琥珀
单身女人的春天
修表人
无题
桃花雨
我知道一种方向
序曲,或者开始
半坡即景
其实我们从未相逢
比村庄更爱
物与人
秋,或者秋后
姚风的诗
山居
一闪而过
末流论
反向
局限之歌
诗曰志
登马雄赋
中断者之泪
深蓝
一条大河到底有多少传说
秋来书更疏
羞愧
树才的诗
寻墨记
幼兽与蝴蝶
马叙的诗
秘密图像
飞行诗章
还乡日记(2013)
沈浩波的诗
黯然销魂术
雨水集聚这个黄昏
前  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份刊物和一个时代
  谢冕
  那一年十月,中国的天空响起了惊雷。雷声把人们唤醒,他们迎着秋天的阳光,擦干眼中的泪水和身上的血迹,告别十年噩梦,开始了新生活的追求和梦想。这十年的苦难太沉重,也太惨烈,人们都在考虑如何结束过去,创造未来。政治家们有他们雄心勃勃的事要做,他们在筹划着创造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与过去任何时期相比都不逊色的伟大的工程。在最先醒来的人们中,有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的文学家们——包括作家、诗人、文学批评家以及默默奉献的文学编辑家们在内的全体文学工作者——他们也隐约地感到了特殊时期对于文学重建的召唤,也有一个发自内心的对于这一庄严事业的悄悄的激动。
  北京历来是开风气之先的城市。一份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大型文学刊物,在20世纪70年代那场巨大灾难落幕之后诞生了。刊物赶在改变中国命运的那个划时代的会议之前创刊,它是一个时代开始的象征,更像是一个传送信号的气球,向久经苦难的人们预告一个新时代的降临。这就是《十月》。
  《十月》创刊的时候,文学圈中正是满目疮痍,一派萧瑟的景象。人们面对的是一片精神废墟。从昨日的阴影走出来,人们已不习惯满眼明媚的阳光,长久的精神囚禁,人们仿佛是久居笼中的鸟,已不习惯自由的飞翔。文学的重新起步是艰难的,它要面对长期形成的思想戒律与艺术戒律,它们的跋涉需要跨越冰冷的教条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也许更为严重的事实是,因为长久的荒芜和禁锢在读者和批评者中所形成的欣赏与批评的惰性。文学每前进一步,都要穿越那严阵以待的左倾思维的弹雨和雷阵,都要面对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①的欣赏惰性的自我折磨。
  十月的阳光是明媚的,但十月的秋风又有些让人感到了寒气的逼近。但毕竟,文学已经听到了时代的潮水在远方涌动的声音。《十月》一旦选择了诞生,它就不打算停止自己的脚步。哪怕遍野荆棘,它也要滴血前行。刊物出版的第二年,就有一场关于《飞天》的遭遇战。一个以饥荒和动乱为背景的爱情,受到了强暴。作品第一次涉及了对于“文革”、高级干部滥用权力以及腐败的揭露,它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这段故事已成过去,20余年后抚今追昔,不能不惊叹作者和编者的睿智和胆识。当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成了一则起于青萍之末的风的预言。它的警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文学原是社会良知的一盏明灯,它又是社会病变的显微镜,有时甚至也能成为一付杀菌剂。为了这种目的,它往往要付出代价,但亦在所不惜。

 典藏时光-诗歌卷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