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出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中国的出路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614618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采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编辑推荐
  28位省部级高官、学者谈经济发展与改革。
  2009年危机四伏,站在历史的节点,制胜中国未来经济,我们需要新事实与新视角。 
内容简介
我们作为中国人是否就一定了解这片大地?我们经历了三十年是否就天然熟识这段岁月?改革开放三十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复制的伟大成就,它源于痛苦的现实和反思,起于大刀阔斧的革新,承自市场经济的再认识,迎来持续增长繁荣的中国奇迹。为此,《第一财经日报》刊发系列报道,从亲历改革的众多省部级干部到走在学术前沿的知名学者,他们对历史细节和事实的回忆、对当下和未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思索,汇集成了国人共同经历的岁月,也造就了这部交织着现实与历史跌宕旋律的书稿。
目  录
序言听,历史的回声
原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黄璜回忆安徽无为县农村改革
 从“借地度荒”到包产到户
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杨波回忆改革开放前夕的一次重要出访
 1978年西行记
原四川省计委副主任刘兆丰、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林凌回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与首钢承包
 “一块石子入池塘”
原四川省经济学会副会长袁文平回忆学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萌发
 让价值规律改变“棉花站岗,红薯睡觉”的土壤
原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张毅回忆乡镇企业改革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前前后后
原江苏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邹国忠谈苏南乡镇企业
 再解苏南建议成立中小企业总局
原深圳市政协主席周溪舞回忆深圳特区设置之初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原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黄璜回忆安徽无为县农村改革
  从“借地度荒”到包产到户
1978年开创了中国又一个新纪元。这个新纪元的起点是广大农村,是亿万农民,而安徽无疑是农村改革的急先锋。
在安徽,农民推动改革的同时,“省委六条”与“借地度荒”等措施直接提出或鼓励了一系列超前做法。
黄璜同志曾于1983~1987年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之前在基层工作多年,并于1978~1979年任无为县委第一副书记,参与领导了该县的农村改革。他和领导及同事在“无为”共求“有为”,努力破解“无为”二字。
时隔30年,2008年1月和6月,现年75岁的黄璜同志在北京家中数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忆了无为县的往事。
“省委六条”
《第一财经日报》:据您的观察和体会,20世纪70年代初期和中期,安徽农村的整体状况如何?
黄璜:那时正处于“文革”中,虽“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声震天动地,但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难民比比皆是,就是地处江淮丘陵的合肥周围,来自凤阳、定远等地的逃荒要饭人群也是络绎不绝。那时我正下放在临近合肥的肥西,充当“五七战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农民和灾民常有接触,对他们的处境感受至深。
安徽这种状况的产生,不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不是干部不干事,也不能说老天存心不帮安徽人民的忙,而是在于极“左”路线的翻版——“两个凡是”的影响,这才是种种苦难的根源。
我是1953年从上海调进安徽的,曾在省、地机关和县、区、社的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和基层干部群众有广泛的联系,比较了解他们,他们多是敢为天下先、能干大事的人。
《第一财经日报》:百姓后来都说“要吃米,找万里”。万里同志到安徽后和战友们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推行农村改革吧?
黄璜:对。粉碎“四人帮”第二年的6月,东山再起的铁道部原部长万里同志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组建了新的省委,除了调进顾卓新、赵守一等担任省委领导外,长期在安徽担任省委领导工作的李世农、张恺帆和王光宇等同志也“官复原职”,他们都是安徽农村改革的发起人,也像万里同志那样,在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形象。
在万里同志的多项决策中,最为突出的是推行农村改革。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的出路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