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学人文库 生死场域中的三乐与三灵——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八桂学人文库 生死场域中的三乐与三灵——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275
  • 字 数:320000
  • 印刷时间:2013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9537075
作者:陆栋梁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编辑推荐

  《生死场域中的三乐与三灵——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研究》建立在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为主,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把丧葬仪式的“三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方位的综合研究。这种研究视角、研究原则和思维理念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能够为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等学科的建设提供一份参照。《生死场域中的三乐与三灵——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是关于湘桂走廊仪式音乐研究的**部学术专著,能够填补湘桂走廊仪式音乐研究的空白。鉴于民俗仪式以极快的速度消亡,这份研究成果显得尤为珍贵。




 
内容简介
  《生死场域中的三乐与三灵——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研究》属“八桂学人文库”系列之一本。《生死场域中的三乐与三灵——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旨在多方位解析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从生成、生存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到结构形态(仪式结构形态和音乐结构形态),再到音乐蕴含的文化进行多侧面的解读诠释。本书选取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灌阳县地处湘桂走廊中段,是中原、湘楚和百越文化的交汇区,其丧葬仪式包含着古今多元的文化信息,对其进行研究,能较为全面地揭示其音乐结构原则和仪式结构原则及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原、湘楚与百越文化的交融。这项研究为五岭地区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实证。




作者简介

  陆栋梁,男,汉族,1962年出生于广西灌阳县。200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民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与文化旅游。2006年以来在《音乐研究》、《民族文学研究》、《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福建艺术》、《旅游论坛》等刊物发表音乐文化研究、民间音乐与文化旅游研究方面的论文20余篇,主持相关的研究课题5项,参与相关的研究课题9项。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方法和限制
第二节 “三乐”及“三灵”的界定
第一章 三乐的地缘和人缘
第一节 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古属湘、楚的悠久历史
第三节 汉、瑶族为主的居民构成
第四节 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第五节 灌阳县世居村民的生死观
第六节 灌阳县丧葬仪式的程序
第二章 三乐的操作者
第一节 唱歌老师
第二节 响乐师
第三节 师公班子
前  言
本书最初开始收集资料,应该是在2001年之前。加上它的写作时间,总共算起来,也算是历时10年有余了。
本书最初的文稿是本人2004年的硕士论文,后来,又历经8年时间,进行田野作业,添补新的资料,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作了很大的增补扩写,才形成今天的这部书稿。原来的硕士论文总共三章,包括绪论、三乐的地理文化背景、三乐在总体上的内容构成和形态分析、三乐的三灵时间和三灵空间及其空间破域和时间超越、三乐的警醒等内容,其研究范围只限于灌阳县的上乡。扩写后,把研究范围扩展到整个灌阳县,并涉及周边的全州、兴安、灵川和恭城等县的一些地区,增加了《三乐的操作者》、《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带及邻县三乐之比较》两章的内容,对三乐操作者的构成及其组织的运作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且将三乐在地域上(包括本县以及周边各县)和民族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增加了“‘大歌’特征论”、“丢长歌‘丢’字的多重巧妙运用”两个专题的研究,对它们在音乐和文学上的形态结构,音乐和仪式的发生及运作方式,它们所包含的各种特质、特征和哲学内涵,支持它们的民间理念,或就其一二,或就其诸多方面,作了较深入仔细的探究;另外,对三乐共响的性质作了拓展性的阐释,因此,本书稿与原来的硕士论文相比较,具有更为深广的内涵。
在此,我要再次感谢所有帮助我完成书稿写作的师长、同人、乡亲、民间歌手、仪式法师和我的家人。

 八桂学人文库 生死场域中的三乐与三灵——灌阳县丧葬仪式音乐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