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暗示

  • 版 次:1
  • 页 数:395
  • 字 数:335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7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20074488
  • 丛书名: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
作者:韩少功 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9月 
内容简介
这书标志着韩少功对自己的突破:它的写作缘于《马桥词典》的完成,并试图推翻《马桥词典》的某些结论。你有种种社会体验、人生经历、理性思考,你也许意欲表达却无从谈起,或者无意表达而任其稍纵即逝。《暗示》仿佛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与你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交谈,在你无意之中把简单的话题引向深处,它会给你一种新鲜的感受:休闲节目成为主课,抽象概念被逐出课堂,“就像一群胡作非为的学生,在下课铃响起时上课,在上课铃响起时下课。”   
  一个眼神,一顶帽子,一个老车站,一段叫卖的吆喝,如此等等使我们的记忆成了一个博物馆,也构成了真正的生活。我一直想解读一下生活中这些具象细节,读解这些散乱的旧物,就像要在字典中找出它们的定义。   
  《马桥词典》是一本关于词语的书,需要剖示这些词语的生活内蕴,写着写着就成了小说。而眼下是一本关于具象的书,需要提取这些具象的意义成分,建构这些具象的读解框架,写着写着就有点像理论了——虽然我无意于理论,只是要编录一些体会的碎片。
目  录
前言
卷一:隐秘的信息
 言说之外
 场景
 家乡
 色
 眼睛
 面容
 相术
 讪笑
 证据
 默契
 声调
 铁姑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卷一:隐秘的信息
  言说之外
  人是一种语言生物,但是在言说之外,人的信息交流和智能反应,其实从未停止和消失。
  婴儿不会说话,仍有欢乐或烦恼的情绪可察,有要吃或要拉的哭声可辨,抽出嘴里的指头一指,是要奶瓶还是要布娃娃,父母一般并不会误解。
  聋哑人没有听说能力,即使也不曾上学念书,仍不乏思想和情感的反应,可以胜任劳作、娱乐、交友乃至政治等诸多繁杂的人间事务,他们闪闪发亮的眼睛有时让人暗暗心惊,似乎那样的眼睛更能洞观一切。
  正常的成年人也不是时时都需要语言。生活在北欧和希腊的很多人都善于沉默。北美印第安人对沉默更有一种特殊的欣赏,好朋友见面了,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好说,也没有必要多说,抽烟,喝酒,吃肉,听窗外的风雪,看眼前的炉火,好几个钟头内也说不上几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这正是他们之间深切友谊的更准确和更完美的表达方式。宋代学者程颢说过:朋友讲习莫如相观而善。(见《二程遗书》卷三)法国思想家福柯也说过:“文化很不幸抛弃了许多东西,沉默即其中之一。”(见1983年加拿大杂志《精粹》)
  在很多时候,沉默不仅仅是语言的慎用,而且是彻底的删除。面对突然车祸时的极度恐惧,投入两性交欢时的极度亢奋,路见不平时的极度愤怒,终于看见一球破门时的极度欣喜,能造如常言说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实际上只是语言的空白。但这个时候的人其实并不傻。恰恰相反,如果他们的脑子里还纠缠着名词、动词、复合句甚至格言警句以便决定下一个动作,那倒是真正的傻和特别的傻了。
  前人把这种语言空白之中的意识反应称之为“直觉”,或称之为“潜(下)意识”和“无意识”,我们暂且接受这些命名虽然我们终将知道这里沉积着语言崇拜论的偏见。在这里,“无“意识其实是“有“意识,“潜“意识其实是”显”意识,只不过是超越语言和废止语言的另一种意识方式,名之为“无“与“潜”,并不准确。借重这种意识方式,图画、照片、雕塑、舞蹈、音乐以及无声电影,都曾大规模参与过文化的营构;同样是借重这种意识方式,当代的摇滚、时装、卡通画、游戏机、行为艺术等等,顺应着各种电子设备对声象的远程传输功能,更是在发动着一个个全新的文化浪潮,重新夺回一片片曾经由文字统治的领地,哪里是“无”?哪里是“潜”?
书摘插画
插图

 暗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