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领袖首脑 > 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0092961
作者:《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撰稿组 编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内容简介
  来自法国施奈德钢铁厂的工卡
  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赠送的基辅牌相机
  “文化大革命”期间劳动时所穿的工作服
  一位美国女骑手赠送的牛仔帽
  陈立夫晚年赠送的回忆录
  ……
  一件件遗物、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为你展现一代伟人的真性情、大魅力。

作者简介
《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撰稿组编写。本书编者为同名电视文献片的撰稿组成员,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长期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和学者,如龙平平、吴振兴等人。

目  录
第1集 工卡——在法国走上革命道路
第2集 一张老照片——与周恩来的战友情
第3集 基辅牌相机——中苏风云剪影
第4集 工作服——江西岁月
第5集 给中央的信——舐犊情深
第6集 一组批示——恢复高考的点滴细节
第7集 一份讲话提纲——开辟新道路的宣言书
第8集 牛仔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第9集 白衬衫——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第10集 红旗牌检阅车——迈上强军之路
第11集 一组贺卡——中国的大门再也关不上了
第12集 灰色棉大衣——巴山夜雨总是情
第13集 未吸完的香烟、——热爱生活的平凡伟人
第14集 辞职信——实现完全退休的夙愿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亲情相依在江西,工作服成了邓小平和卓琳最常穿着的衣服。为了方便做工,细心的卓琳还在工作服的袖口上缝了一圈松紧带,以便劳动时能把袖口缩紧。
  细心、耐心,卓琳用这样的心情,忠诚地陪伴着丈夫度过那些风刀霜剑的日子。在那段岁月中,这对老夫老妻却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亲密。两人住在二楼,身体不好的卓琳上楼的时候有点费劲,就对邓小平说:“老兄拉我一把。”于是邓小平回过头拉着妻子的手,一步一步踏上楼梯。
  今天的新建县拖拉机厂,依旧保存着邓小平和卓琳的工作台,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邓小平的工作台与卓琳的工作台相对而望。在政治大潮的颠簸起伏中,妻子卓琳的支持与坚守,使邓小平更能从容地应对政治的逆境。
  从在中南海被软禁开始,孩子们成为邓小平和卓琳感情上的唯一牵挂。在“文革”风潮的冲击下,邓家的孩子们四散各地,由于只能和孩子们保持书信联系,因此,多年未曾见面的孩子们的探望就成了他们最期盼的事情。
  这可能是邓小平一生中写信最多的时期,在江西的日子里,邓小平一次又一次地给毛泽东和党中央写信,希望受到牵连的孩子们能够得到妥善安排,希望能够允许孩子们来江西见上一面。
  在邓小平不懈的请求下,中央终于同意了。
  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邓榕是这样描述自己第一次到江西探望父母的情景:我背着沉甸甸的背包,在黄土高原的塬上沟里,一口气走了30里路。从插队的村子到江西南昌,花了整整的7天7夜。要回家,心里急,脚步急,7天7夜,过得是慢是快,也顾不得想了。
  邓质方也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到江西探亲时的情景:“我回去以后,他们使劲给我吃好的。我记得我姐姐给我拿苹果吃,我一次吃了12个苹果。我看我爸爸妈妈那时候特高兴,就是感觉我们可算回来了。”孩子们的陆续到来,给几位老人增添了许多欢乐,邓质方和比他早到1个月的姐姐邓榕一起帮着老人们种地、干家务,一时间,将军楼里充满了温暖与欢乐。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到了3月,春耕在即,插队的学生开始陆续返回所在的公社大队,邓质方也要走了。
  与儿子的离别使得邓小平和卓琳很是不舍。在那个年代,匆匆一别往往不知何日再见。卓琳早已是泪水涟涟,邓小平依旧沉默不语,还是照常去工厂劳动。
  结果就在车间里工作的时候,邓小平突然感觉不舒服,脸色苍白,冷汗直流。卓琳听说后,就知道邓小平犯了低血糖的老毛病,一面和工人们一起扶他坐下,一面询问工人有没有白糖可以冲水。女工程红杏赶紧跑回家里冲了一杯糖水拿来。待邓小平喝下糖水后,工人们就用拖拉机把邓小平送回了“将军楼”。
书摘插画
插图

 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