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良说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多面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陈书良说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多面人生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4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8702245
作者:陈书良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编辑推荐

  “一笑二笑连三笑,唐伯虎的灵魂上九霄!”这是电影《三笑》的插曲。大众一般认为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但要全方面认识唐伯虎,《陈书良说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多面人生》会给出满意答案:唐伯虎是文章巨擘,也是风流魁首,是才情横溢的诗文大家,造谐全面的书画家,放言谠论的清谈家,足迹遍布江南的旅行家,同时又是放荡不羁的浪荡子,牡丹花下死的风流鬼。《陈书良说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多面人生》揭示了风流才子多面人生,还唐伯虎的本来面目,书中附有唐伯虎的经典诗文与书画作品。

 

 
内容简介
    《陈书良说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多面人生)》:唐伯虎是真正的异类。
    他是文章巨擘,也是风流魁首,是才情横溢的诗文大家,造谐全面的书画家,放言谠论的清谈家,足迹遍布江南的旅行家,同时又是放荡不羁的浪荡子,牡丹花下死的风流鬼。尤其风流韵事,漫传海内,所谓“慷慨激烈,悲歌风雅,眼底世情,腹中心事”,惹得四百年来,议论蜂起。民间捧他为情圣,正史对他却保持着矜持,好像多花了一点笔墨,就与“低俗”牵扯上了关系。因此,如何把握唐伯虎,成了考验后代艺术史家“文心”“诗眼”所在的焦点。
    沧海桑田,岁月轮回。当年唐伯虎鄙夷的科举功名,礼教羁绊,又换了一个方式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潜隐血脉中冲撞奔流。翻读《陈书良说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多面人生)》,青年朋友们定能从陈寅恪、陈书良辈们惨淡的文心法眼中,去感受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
目  录
第一章 唐解元
  唐伯虎诗名风采,丹青墨色,照耀江南,人人仰慕。他风流倜傥,放浪形骸,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十足的明代才子的胆量!十足的明代才子的情趣!
第二章 少年意气
  少年唐伯虎即是江南才子群的健将,他看透了生命的长度,而转而追求生命的密度,透过一派杯觥交错,花月啸谈,我们见到的只是一种巨大的悲哀……。这就是伯虎“怅怅”的青春。
第三章 乡试
  唐伯虎参加南京乡试,力压群雄,获得第一名(解元)。他踌躇满志,对明年的会试志在必得。然而,痴情转化为幻梦,幻梦融注着痴情,宏治十二年的京师之春,等待着他的又是什么呢?
第四章 科场冤狱
  一场突如其来的冤狱,使唐伯虎从耀眼的风华跌落到惨淡的落魄。他就像一个昏死的骑士,倒伏在马背上,任由马匹驰驱。所谓马匹,是指他的才华,他的学识及唐家五世积德行善的生命力。
第五章 桃花坞
  古时候有位修行的严尊者,问赵州和尚:“一物不将来时何如?”赵州和尚回答:“放下著。”现在唐伯虎把立德、立功、立名等等封建士思想重负全都放下了,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快,醉卧桃花丛中,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媒体评论
三十年前,余负笈武昌,与书良相识于珞珈山下。时书良与易中天同为吴林伯先生高足。书良以六朝为学问功底,于中国历史之畸人奇形,体悟甚透。其《说唐伯虎》《说郑板桥》为叙说艺术人物之姊妹篇,其目光之老到,文笔之细腻,钦佩感叹者再三!书良谨守家风,淡于名利,为今日长沙城里少见之读书种子。读其书,可想见其风概。

  ——唐浩明(代表作《曾国藩》,著名学者)

  教授写书,当然不乏深度;书良挥毫,更是才情横溢。这是两本过瘾的书,快看慢嚼都适宜!

  ——何顿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阊门即事》
如果沿长江顺流而下,由京口(镇江)再折入江南运河,东绕太湖,就来到了苏州府。这里春秋时即为名城,隋置苏州,宋升为平江府,元时改为平江路,在唐伯虎时代则叫苏州府了。此地素称水乡,河道纵横,密如蛛网。较远的太湖、阳澄湖、金鸡湖、黄天荡等,像颗颗晶莹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绿野;而环城的大运河和里城河,又如两条翠带,围裹着全城。城内河流纵横,桥梁栉比。据清《吴县志))记载,城厢内外共有桥310座,再加近郊的649座,合计有桥近千。桥下之水与太湖之水息息相通,因而都是富有生气的活水。民居则临河依水,粉墙照影,蠡窗映波,形成了“人家尽枕河”的一大特色。唐代诗人李绅诗云:“烟水吴都郡,阊门驾碧流。绿杨浅深巷,青翰往来舟。”诗中所说的阊门,是苏州城内最繁华的所在,堪称商业的“白金”地带。唐伯虎就出生在阊门内皋桥南吴趋里。后来,他曾有一首诗对故园作过描绘:“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9币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阊门即事》)使人可以想见伯虎故里的昔日繁华。
苏州在春秋时是吴国国都。当时吴国和越国连年大战,越王勾践利用计谋卑怯称臣,把越国的美女西施进献,诱使吴王夫差日夜荒淫,自己则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后终于卷土重来,灭掉了吴国。这样一来,人们似乎又忘记了“春秋无义战”,褒越贬吴,勾践的首府会稽,一直被称颂为“报仇雪耻之乡”,而苏州则成了有名的“亡国亡君之地”了。于是在口诛笔伐之下,文弱宁静似乎成为了苏州的固性,绵绵千年,遭人鄙薄。余秋雨先生对此有过十分精彩的描写:
苏州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曲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丽,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道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余秋雨《白发苏州》,知识出版社《文化苦旅》)
总之,苏州有的只是繁华。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苏州的这种繁华与丝织业是密不可分的,明人所辑《醒世恒言》中对嘉靖年间苏州府属吴江县盛泽镇的繁华面貌有如下的描绘:“镇上居民稠广,……俱以蚕丝为业,……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纳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绌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当时,苏州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也是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城市之一。唐伯虎曾作有《姑苏杂咏》四首,就是专咏苏州繁华的,其二云:
长洲茂苑古通津,风土清嘉百姓驯。
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

 陈书良说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多面人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