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文丛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古今文丛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5609084
作者:王凯符 著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编辑推荐

  王凯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到目前为止,出版了自编、主编及主要参编的学术著作17种,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在下面几个领域的研究,有一些心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古今文丛论》是从二百多万字的著述中选出的学术文章选集。

 
作者简介

  王凯符,1934年生,河北省任丘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章写作、古代文章学及明清散文研究。先后担任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清代散文史》、《八股文概论》、《桐城派文选》、《后期桐城派散文译注》、《对联的应用与写作》、《清代军事散文选》、《中国古代写作学》、《写作指要》等十余种。

目  录
清代散文丛论
清代散文的繁荣及其原因
论清代骈文复兴
论黄宗羲的散文
论顾炎武的散文
王夫之的文章特色——纪念王夫之逝世三百周年
论钱谦益与吴伟业的散文
侯方域简论——兼谈六十年代对他的批判
论侯方域的文章特色
魏禧与易堂九子
汪琬和他的散文圈
戴名世——桐城派散文奠基者之一
方苞的文论与散文创作
刘大槲的“神气”说与散文创作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二)讲求技法,重视美文    .
    清代散文作家注重实用,却不忽视散文的文学特征。恰恰相反,清代许多作者对自己文章的艺术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十分重视研究散文的创作方法和前人的创作经验,并在实践中自觉运用。清代关于散文创作的专论、专著之多,研究之精之细,远远超过前代。专著如黄宗羲的《论文管见》、魏际瑞的《伯子论文》、魏禧的《日录论文》、陈维崧的《四六金针》、李绂的《秋山论文》、刘大欐的《论文偶记》、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梁章钜的《退庵论文》、唐彪的《读书作文谱》、林纾的《春觉斋论文》等,不下数十种,专论更是多如牛毛。这说明清代散文创作已经达到了高度自觉的时代。清人对待散文创作理论,大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把它们看作进行创作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例如顾炎武提出:“作文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他自己便身体力行,拒绝作应酬文字,以致著名学者、友人李颐“为其先妣求传再三,终已不为”。(嚷与友人书》十八)方苞力倡“义法”,严守“雅洁”,有人求他作墓志,希望多写事例,他认为多写不合“义法”,坚决拒绝:“必欲增之,则置此而别求能者可也。”(嚷与程若韩书》)侯方域认为,写文章“如纵舟长江大海间”,如乘骏马奔腾,不可过于拘谨。但“纵舟”必须“操柁觇星,立意不乱”;骏马奔腾,也要“以神朴而思洁者御之”,以免有“漂溺”、“浮漫”之失。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文章能驰骋,但又不失分寸,他的《马伶传》、《与阮光禄书》等,都具有这种特点。
    清代文章家对于散文艺术的追求,有很高的要求。即便是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文章,如序跋、墓志、书牍等,往往也都尽量避免质木无文。黄宗羲提倡文章要有“风韵”,侯方域主张“动色而陈”,袁枚标举“自抒所得”、“非翻空不能见长”、方苞要求文章要“澄清无滓”、写入须有“性姿风采”、姚鼐讲求“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文章八要素,这些都表现了清代散文家的艺术追求。
 ……
  P7-8


 古今文丛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