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184000
  • 印刷时间:2011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36049
作者:[日]沟口雄三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内容简介

  中国式的天之公,渗透到政治性的公,使之具有了原理性道义性内容,在政治、社会、道德的场域,它具体化为天下之公。也就是说,在中国,君?国?官即朝廷?国家的公的外侧,有着更为离位的天下之公,是公义、公正、公平这种原性的、道义性的天下之公,使得朝廷?国家的公具有了正统。相对于这个天下之公,即使是朝廷?国家也难免作为一盘牛一家之私而处于下位。

作者简介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中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太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五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冲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届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

目  录
中国的公与私
第一部
 公私概念在中国的展开
 中国的“公?私”
第二部
 中国?道统?世界
 相对于本土中国的本土日本
第三部
 中国的民权思想
 儒教和资本主义——东亚知识分子会议上的报告
后记
公私
 写在前面
 二汉语“公”的辞源
媒体评论

  中国式的天之公,渗透到政治性的公,使之具有了原理性道义性内容,在政治、社会、道德的场域,它具体化为天下之公。也就是说,在中国,君·国·官即朝廷·国家的公的外侧,有着更为离位的天下之公,是公义、公正、公平这种原性的、道义性的天下之公,使得朝廷·国家的公具有了正统。相对于这个天下之公,即使是朝廷·国家也难免作为一盘牛一家之私而处于下位。
  在中国,自由、自治等自主性,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权,是作为共同的、总体的国民权、人民权起作用的:个人、私人的权利,并不是有机地构成国家、社会的原理性因素。换言之,在中国没有产生将个人之间的契约作为“公”原理的国家论、社会论。
  ——《中国的“公·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公私概念在中国的展开
    本文虽然题为“在中国……”,但并不通观中国的整个历史,最多上溯至宋代,重点放在“私”得到肯定的明末清初以及继承了这一取向的清末至民国初期,以便观察公私概念是如何发展的。之所以故意冠之以“中国”,是因为中国的“公私”和日本的“公私”很不相同,冠之以“中国”暗含着一种与日本对比的前提。
    首先谈谈中国的公私的原意。详细内容我们放在下一节讨论,在此姑且先看看从战国末期至东汉的资料。厶(:私),在《韩非子》中,为“自环”,即“自围”之意;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奸邪”之意。与之相对,“公”分为两组:第一组是《韩非子》的所谓“厶”,即“解开围圈”的意思,由此产生与众人共同的共,与众人相通的通,在《说文解字》中,是作为“私,自环”的反义一一“公,平分也”。……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