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大碰撞:美国教育专家跨国调研实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中美基础教育大碰撞:美国教育专家跨国调研实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3月01日
  • 开 本:20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6609835
作者:(美)南茜·派恩, 刘静菲 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编辑推荐

美国教育专家历时二十年中美跨国调研,深度解读中美基础教育之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内容简介
中美两国在对待数学教育的态度和方式上有什么差异?
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有何不同?
课堂教育是强调学生对于课本的深入理解还是侧重学生本身的独立思考?
两国教育对勤奋和天赋的强调有何差异?
学业和考试压力的不同在哪里?
两国语言对学习的潜在影响是什么?
教学环境与纪律的设定有何不同?
大学入学的竞争差异在哪里?
。。。。。。
作者简介

南茜·派恩:圣玛丽大学中美桥梁教育项目负责人,在中国有20年研究和咨询经验,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教育专家。她关注于中美儿童及青少年在接受教育方面的差异,在中美均具有丰富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并获得过很多奖项,其中包括表彰她跨文化研究成果的洛杉矶城市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
教师的角色

此时正值徐州一所学校的下课高峰期,我在熙熙攘攘的自行车流中来了个“激情漂移”。气息未定,我便在中国这个工业城市一所学校的礼堂后面看到了声情并茂的数学和语文示范课。我是应邀来参加徐州这所最好的学校最新引进的课程的调研工作的。之后,我和我的翻译龚先生,带着摄像机,走过了学校的走廊,来到校长办公室喝茶,并简单了解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徐州这个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南部800公里处。而我则是第一位造访该校的西方教师。那时是1991年的3月份,学生们所学的课程与当今的课程已大致相同。
第二天下午,龚先生和我以及其他15位教师来到了教职工会议室,而孩子们则蜂拥出校:年纪稍小的孩子蹦蹦跳跳奔向父母或者祖父母;年纪稍大的孩子则成群结队地边聊天边跨上自行车远去。我们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手里握着热气腾腾的陶瓷杯以抵御隆冬的严寒。之后,我们便精神饱满地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来到中国后,这还是我第一次和中国的小学教师举行正式意义上的会谈。
我们有很多共同点:都关心学生的进步,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机会,都认为要达到这些目的需要更小的课堂规模以及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学水平。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质的差异也开始出现——美国教师希望教室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而徐州的教师则仅仅是希望教室人数能少于常规的60人;徐州这所学校的课时要比美国的长得多,通常在下午4点或5点才放学,但是学校的学生中午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吃午餐;该校的学年也比美国的要多出大概一个月。
这些中国教师要求我描述美国教师的职责。而当我开始描述美国小学教师的职责时,一些中国教师便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了。他们看上去似乎有点困惑,而一位我前一天听过课的教师则要求我再解释一遍。
“美国的小学教师成天都和同一个班级待在一起。一个人负责所有的课程。”我重复道,“我们要教阅读、写作、数学、社会科学、科学、健康、美术,还有音乐。孩子们整天都和同一个教师待在一起。”
他们再一次面面相觑,更多的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校长起身为我的杯子里添了点热水,然后想搞清楚我说的话:“所有的课程都是你教?所有的课程?”
“是的。”我同样也被他们的困惑搞糊涂了。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学校每隔几个月都会请一些人专门来教美术或者音乐。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个很大的恩惠了,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什么都要教。

 中美基础教育大碰撞:美国教育专家跨国调研实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