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参与(L)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当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参与(L)

  • 版 次:1
  • 页 数:324
  • 字 数:320000
  •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130859
作者:霍海燕 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以政策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和舆论参与为主线,研究了当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参与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作用机理、条件和变量;在实践研究方面,具体研究了中国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方式、特点、效果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中国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趋势。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阶段研究
  (二)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方式研究
  (三)社会参与政策过程的作用研究
  (四)社会参与与政府的关系研究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政策过程理论
  (二)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理论
 四、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四是整体式公众协商决策。管理者与作为一个单一集合体的公众探讨问题,听取其观点和建议,然后制定反映公民团体要求的决策。五是公共决策。管理者与整合起来的公众探讨问题,并与公众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取得共识,然后做出决策。 
  在有效决策模型中,托马斯把政策质量和公民对政策的可接受性作为两个重要的变量。他认为,不同的政策问题对这两个变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政策问题更多地需要满足决策质量的要求;有的政策问题则对公众的可接受性有较大的需求。“于是,对政策质量期望越高的公共问题,对公民参与的需求程度就越小。另一方面,对政策接受性期望越高的公共问题,对吸纳公民参与的程度和分享决策权力的需求程度就越大。如果两种需求都很重要时,那么,就会存在要求增强公民参与或要求限制公民参与等不同观点问的争议和平衡”。 
  同时,托马斯特别强调公民对决策影响力的分享。他认为:“公民参与的程度与公共影响力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公民参与越广泛,公众对决策的影响力就越大。”“管理者如果忽视了公众影响力需要,特别是当他们过分重视参与,而不太重视决策影响力的分享时,公民参与过程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公众要么会因感到缺乏激励机制而不愿参与,要么会按管理者所愿积极参与,但不久就会因为自身的影响作用太有限而变得非常沮丧,并对参与不再报什么幻想。” 
  托马斯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政策制定中,管理者要重视公民参与,及时回应公民的参与诉求,根据公民参与及影响力的不同为公民提供不同的参与方式。同时,管理者要与公众分享公共决策影响力,使公民的利益要求和政策建议尽可能地在公共决策中体现出来。
  ……

 当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社会参与(L)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