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诠释史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清代诠释史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3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00525
  • 丛书名:扬泰文库·扬州学派系列
作者:柳宏 主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内容简介
  本文截取《论语》诠释世界一隅,将其研究范围界定在1640年~1911年清代社会270多年的时间内,集中研究清儒以《论语》或《论语》篇目命名的《论语》诠释著作,主要通过《论语》诠释文本的细读、思索,结合清代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在时空关系域上纵横比较,辨章学术,考证源流,互参比勘,深入析论,从而勾勒清代《论语》研究的历史进程,揭示清代《论语》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作者简介
柳宏,1959年11月生,江苏如皋人。1984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同年分配到扬州师范中文系工作。200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写作学、经学与文学研究。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清代以前《论语》诠释概述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论语》学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 魏晋时期:《论语》学的新变
 第三节 隋唐时期:从低谷到复苏
 第四节 宋明时期:《论语》学的高峰
第三章 清初的《论语》诠释:正统与异端的撞击
 第一节 理学名家的《论语》诠释
  一 李光地:尊奉程朱弥缝为主
  二 宋在诗:切身实用对举互参
 第二节 异端的诘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绪论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的载体,类型多样,层次各别;儒学文献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千百年来,儒学的发展、演变,总是以《易》、《书》、《诗》、《礼》、《乐》、《春秋》这六部文献作为十分重要的学术资源。这六部文献,均与孔子有重大关系。《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日:‘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孔子精通六经,是道家学派也承认的事实。
孔子不仅研究六经,还对六经作了精心整理。
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 《武》《雅》《颂》之音。”①此为孔子删《诗》之说。班固亦承此论。其云:“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②后世学者对孔子“删诗”说疑、信不一,如赞同者有欧阳修、郑樵、王应麟、马端临;而怀疑或反对者有孔颖达、朱熹、朱彝尊、魏源等。但是,对孔子曾从事《诗》的整理这一事实,则很少有人怀疑。
《尚书》的编订,亦出自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更为明朗:“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至唐人修《隋书》,又有“删书”之说:“《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①当然,对于孔子编纂或“删书”之说,自宋代以来就有不少人加以否定,但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因而不能轻易否定《尚书》之成书、定型,并列之于《六经》,含蕴了孔子所付出的编订之功。
  ……

 清代诠释史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